菊蒿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药 名】:菊蒿

【拼 音】:JUHAO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菊蒿的茎和花序。

【功 效】:驱虫、利胆退黄。

【主 治】:治胆汁瘀积、黄疸。

【性味归经】:酸,平。肝、胆、大肠三经。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草有毒。可因误食过量的菊蒿油和用叶子当茶饮用而引起人中毒。牲畜误食也可中毒。人畜中毒症状为震颤、口吐白沫、强烈痉挛、扩瞳、脉搏频数而微弱、呼吸困难,最后心脏麻痹而死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6克。

【别 名】:艾菊(《东北植物检索表》)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新疆阿尔泰山,北京有引种栽培。

【拉丁名】:菊蒿Tanacetum vulgare L

【考 证】: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中药化学成分】:全草含菊蒿素(tanacetin)、菊蒿醇A、菊蒿醇B(tanacetol A,B),挥发油中成分有侧柏酮、叶含荚蒾醇、花含顺式长蒎烷-2,7-二酮(cislongipinane-2,7-dione)。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