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华
1、宁师范大学教授宋华 男,1944年10月生,汉族。
1982年于辽宁大学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专攻世界近现代史。1982年来辽宁师范大学任教,1993年评为教授,曾担任世界史教研室主任、中国世界近代史学会理事。
本人长期从事世界史教学与研究工作,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世界近代史、英美国家史、西方政治制度史、中西近代史比较。研究方向:西方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发表专著、论文40余篇、部。
代表作品:《克伦威尔传》、《世界近代政治思想使》、《俾斯麦及其时代》、《狄德罗与百科全书》等。
2、在武汉理工大学讲师宋华 女, 1998年6月从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毕业后在武汉理工大学任教至今,2001年起被评聘为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决策支持系统。
主讲课程:《C语言》、《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应用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等。
参与及目前正研究的项目:湖北省汽车产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省级),科益药业销售管理系统。
3,宋华宋华 女,字珊紫,湖南宁乡人,清宋宗城女,王銮妻。著有诗集《友琴斋学吟草》,《柳絮集》著录。
5、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1969年1月生于武汉,经济学博士,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

授、中国物流学会理事,南开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教育研究经历:
1995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5年-1997年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1997年-1999年赴日本京都大学经济学部作博士后研究工作;1999年- 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战略管理教研室。
主要科研领域及情况:
主要从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企业间关系与战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主要研究论文、专著
1. 《电子商务物流与电子供应链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
2. 《医药物流与医疗供应链管理》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
3.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机制与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3年
4. 《日本7-11:为顾客创造最大的便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
5.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0年
6.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案例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1年
7. 《日美营销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0年
8. 《现代期货制度及其效率》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7年
9.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则研究》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5年
10. "现代物流成本的系统管理与控制"《经济管理》2004.19
11."物流作业成本测度及其应?quot;《管理评论》2004.4
12."供应链环境下的战略采购"《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6期
13."整合供应链服务提供商--第四方物流"《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8期
14."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变革"《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年12期
15."中国烟草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世界》2002年7期
16. "供应链管理中企业间的冲突和合作机制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4期
17."现代物流中心的系统化建设"《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7期
18."现代物流企业的创新与发展战略"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1期
19."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实需型经营体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2期
20."The Typology and Dynamics of Strategic Alliance: A Case Study of Toshiba in 1990s", Kyoto University Economic Studies, March 2000, Japan.
21."现代宏观营销的发展(日文)"《东瀛求索》(日本)11号
22."企业战略联盟中关系性租金的形成"《经济科学》2000.2
23."现代商业企业物流革新与发展"《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4
24."论物流企业的经营战略"《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6
25."现代供应链管理及其流程构造"《当代经济科学》2000.5
26."日本的现代物流管理"《经济管理》2000.9
27."The Dynamic of Japanese Interfirm Relationship: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tudy", Reitak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nomic Studies, Vol. 7, September 1999.
等30多篇论文,并参加3部教材的编写
6、宋 华宋华是北江地区农民运动的积极括动者和领导者。曾率领北江部分农军北上武汉,参加南昌起义,征战南粤。还曾率领工农军参加广州起义。后因叛徒出卖,被捕牺牲。
宋华,又名宋华兴,1902年生于佛冈县三八乡诚径水口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时父母双亡;依靠伯父母抚养长大。他十岁时就跟伯父做农活。后来伯父母节衣缩食,供他上学。宋华深知读书的机会难得,入学后即发奋学习,成绩优良。但他读至五年级时,家庭经济每况愈下,伯父无法继续供给学习费用,只得介绍他到英德县城,跟随同乡做榨油学徒,以帮补家庭生计。连续两三年的榨油学徒生活,使他切身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艰辛。
1922年,宋华经熟人介绍,转到广州河南如泰油厂做工。这时,广州的工人、学生运动兴起,一些共产党员深入工人群众中宣传革命道理,号召工人组织起来,反对资本家和包工头的压榨。宋华作为一个从学徒出身的榨油工人,很快就接受了党的宣传鼓动,积极投身工人运动,进步很快,被推选为油业工会的负责人。
1924年8月,经过广州油业工会的推荐,宋华进入第二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在此期间,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认真学习革命道理,积极参加军事训练,严格要求自己,并于是年参加了共产党。9月12日,孙中山督师北伐,广州工团军和农团军(第二届农讲所学员组成)赴韶关训练。于是宋华又与本届学员一起,于9月21日到达韶关,接受了孙中山的检阅和训话,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9月22日,农团军按照孙中山的旨意,将全体学员分成几个小队。以宋华、赖彦芳、刘清、杨转、梁文等北江籍学员,分赴附近农村,深入调查研究,宣传革命道理,动员群众组织农会,支援北伐。短短几天,便建立了腊石村和翻溪桥两个村农会,给北江革命运动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学习和训练,宋华以优异成绩毕业。毕业后,他受中共广东党组织的安排,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加入国民党,并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被派往北江指导开展农民运动。
同年11月宋华与赖彦芳到达清远县开展工作。清远县石板乡的农民,曾经为了维护佃耕户的权利多次与地主进行斗争。宋、赖两人便以此作为重点,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动员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农会,向地主进行斗争,很快就建立了清远县的第一个农会,选出了钟扬德、刘社德等七人为石桥乡农会的执行委员。接着,清远各地的农民便先后行动起来了。
为了加快清远农民运动的步伐,宋华等不辞劳苦,先后又到了庙仔岗、石角、太平、三坑、元岗、洲心、龙颈等地发动农民建立农会。至1925年5月,便先后成立了区、乡级的农会十多个。发展了会员九千多人。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清远县农民协会,把清远县的农民运动推向新的高潮。
随着农民运动的深入发展,贫苦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亦越来越激烈,为了保护农会和农民的利益不受侵犯,宋华在建立农会的同时,还有计划地组织农民武装,建立农民自卫军,由各区、乡农会选出青壮年三百三十多人,组织成立了县农民自卫军常备队,自己和赖松柏负责分批训练。经过一段时间军事训练后,便把这支农民自卫军分驻太平、元岗、三坑、石角等十多个区乡,担负保护农会和农民利益的任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此后,又因各地开展农民运动的需要,宋华还奉农民部的派遣,先后到了乐昌、三水、仁化等县指导农民运动。
1925年间,宋华与朱节山到乐昌县组建国民党乐昌县党部,宋任该党部执行委员。其间,他积极配合陈德钊、侯风池等开展农民运动,成立了河南、附城、坪石、皈塘等地农会,发展会员三千多人。
1926年6月,三水县游击队(属民团组织)副队长兼联团长唐金全胡作非为,到处勒抽团费,不准农民成立农会,引起各乡农民反抗,以致矛盾激化。6月12日,唐金全乘榄岗乡农会开幕之际,率领民团游击队数百人前去围攻会场,捣毁了农会会址,抢劫农民财物,还打伤了两人,捉去四人。对此,中央农民部即派宋华处理。宋从维护农民利益出发,采取有理有节的斗争方法,先找三水县长说理,要求民团释放被捕人员,赔偿农民损失和伤员的医药费用,惩办唐金全。开头,县长拒不见面,不予处理。宋华便诉诸舆论界,把事情公诸报章。县长杨宗炯慑于各种压力,不得不按宋华的意见处理。
1926年秋,宋华前往仁化县,加强对该县农运的领导。1927年4月,蒋介石制造“四·一二”和广州“四—.五”反革命政变。中共广东区委组织武装力量,以应付武装的反革命,派出周其鉴、罗绮园等到北江,召集各县工农自卫军,成立北江工农自卫军总指挥部,举旗北上。宋华乃与蔡卓文一起率领仁化农民自卫军到达郴州后编入大部队。6月15日,到达武汉整训。7月底随部队转到南昌,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起义后,北江工农军编入贺龙领导的第二十军第三师,宋华在该师下属任连指导员。自此跟随部从南下参加了壬田、会昌、汕头、三河坝、流沙镇等战斗。部队在潮汕失败后,宋华便与叶文龙、周其鉴等返回北江,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1927年11月宋华与赖松柏奉命到清远组织暴动,配合广州起义。他们先找到党组织留守清远的负责人刘清等,共同研究了恢复活动、武装攻打清远城的计划。接着又各自按计划到各区乡发动群众恢复农会、动员农民参加农民自卫军。12月初,各区乡农军集中葫芦岭,成立清远县工农革命军独立团,由赖松柏任团长,宋华任参谋长,刘清任暴动指挥。12月3日,独立团兵分两路,在花县农军的配合下,发起武装暴动,一举攻下了清远城,占领了县政府,捕杀了罪恶累累的反革命分子朱平,迫使县长陈守仁缴印投降。一时革命红旗飘扬,人民意气风发。不几天后,反动派集中优势兵力反扑。农军终因敌我兵力过于悬殊,被迫撤离县城,就地疏散,暂时隐蔽。
清远暴动失败后,宋华又奉命转到广州组织工农军,参加广州起义。宋华利用过去在广州的关系,积极开展串联活动,很快就从花县、清远招来了一部分农军骨干等,组成了一支精干的武装,由他负责。
12月11日凌晨,起义爆发。宋华带队协助教导团进攻广州市公安局,攻占了敌人这一顽固堡垒。12日,国民党反动派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进行反扑。由敌人控制的机器工会,组织了敢死大队,分别从河南海幢寺、黄沙等地发起进攻。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宋华率领队伍向西濠口挺进,增援南线。战斗一直坚持到晚上十时,宋华接到起义超挥部撤退的命令,随即率队向花县方面撤退。起义部队撤至花县整编,后向东江转移。宋华奉命转移香港接受新的任务。
l929年1月,宋华受中共广东省委的派遣,前往南雄开展工作。他带领高大彪从广州出发,先到英德鱼湾,会同省委派至英德的刘健芸和英德县农会委员刘纯农,从英德乘火车至韶关,步行至南雄油山,与南雄县委书记及游击队领导人陈召南、周群标、刘子明等会面,并参加了南雄县委会议,研究了如何开辟游击根据地、武装斗争等问题,并决定了攻打大塘圩和坪田坳乡公所的计划。由陈召南、刘子明、刘健芸带一队伍攻打坪田坳,宋华、彭显模、周群标带领另一部分队伍攻打大塘圩,一举获胜。
战斗结束后不久,宋华回到广州,向省委汇报请示工作,旋即就被叛徒钟就出卖,被捕牺牲于广州东较场。牺牲时年仅二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