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果黎

种中文名:角果藜
种拉丁名:Ceratocarpus arenarius Linn.
种别名 :
科中文名:藜科
科拉丁名:Chenopodiaceae
属中文名:角果藜属
属拉丁名:Ceratocarpus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5—30厘米,全株有星状毛,后期毛脱落。叶针刺状,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长0.5—3(6)厘米,宽1—2(5)毫米,先端渐尖,有短针刺,基部渐狭,全缘,有星状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2—5朵着生于短梗上,位于分枝处或叶腋;花被膜质,狭倒卵状,先端2裂;雄蕊l;雌花单生于叶腋,无花被;子房包于2苞片内,苞片纵折,愈合成管,两侧压扁,果期楔形或倒卵形,顶端2角各有一针刺状附属物,两面密生星状毛。胞果倒卵形,两侧压扁;种子与胞果同形(图130)。
地理分布:角果藜分布于新疆天山北;蒙古、苏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欧洲东南部也有分布。
生态特征:旱生植物。生于戈壁、撂荒地、干旱地区沙漠和过度放牧的草场。在天山北坡3月底萌发返青,5月上旬开花,5月中旬—7月上旬为果期。直根系。适应性强。抗逆性强。在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有时可成为亚优势种。角果藜在荒漠草原草场上显著增加时,说明该草场已开始退化。
饲用价值:角果藜为骆驼全年乐食;春季牛、马、羊喜食;夏季粗糙时羊乐食,马则喜食;秋后直到冬初干枯的植物牛、马、羊又喜食,有时乐食。混合在干草中各类家畜均乐食。本植物在冬季残留保存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