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喜马拉雅
himalaya

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位于西藏自治区与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国边境上,东西绵延2400多公里,南北宽约200—300公里,由几列大致平行的山脉组成,呈向南凸出的弧形,在我国境内是它的主干部分。平均海拔高达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0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11座,这些山峰终年为冰雪覆盖,藏语“喜马拉雅”即“冰雪之乡”的意思。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是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高的山峰世界纪录。

喜马拉雅山脉自南向北大致可分为三带:南带为山麓低山丘陵带,海拔700—1000米左右;中带为小喜马拉雅山带,海拔3500—4000米左右;北带是大喜马拉雅山带,是喜马拉雅山系的主脉,由许多高山带组成,宽约50—60公里,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数十个山峰的海拔在7000米以上,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各山峰终年为冰雪覆盖,呈一片银色世界。

喜马拉雅山脉在地势结构上并不对称,北坡平缓,南坡陡峻。在北坡山麓地带,是我国青藏高原湖盆带,湖滨牧草丰美,是良好的牧场。流向印度洋的大河,几乎都发源于北坡,切穿大喜马拉雅山脉,形成3000—4000米深的大峡谷,河水奔流,势如飞瀑,蕴藏着巨大的水力资源。喜马拉雅山连绵成群的高峰挡住了从印度洋上吹来的湿润气流。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雨量充沛,植被茂盛,而北坡的雨量较少,植被稀疏,形成鲜明的对比。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高山地区的自然景象也不断变化,形成明显的垂直自然带。

南坡从海拔仅2000多米的河谷上升到8000多米的山峰,河谷的水平距离不过几十公里,自然景象却迅速更替:低处温暖湿润,常绿阔叶林生长得郁郁葱葱,形成常绿阔叶林带;海拔升高,气温递减,喜温的常绿阔叶树逐渐减少,以至消失,而耐寒的针叶树则渐增加,在2000米以上为针叶林带;再往高处,热量不足,树木生长困难,由灌丛代替森林,出现灌丛带;在4500米以上为高山草甸带;5300米以上为高山寒漠带;更高处为高山永久积雪带。

北坡气候干寒,降水量少,自然景观的垂直分布的层次也比南坡少得多。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据地质考察证实,早在20亿年前,现在的喜马拉雅山脉的广大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称古地中海,它经历了整个漫长的地质时期,一直持续到距今3000万年前的新生代早第三纪末期,那时这个地区的地壳运动,总的趋势是连续下降,在下降过程中,海盆里堆积了厚达30000余米的海相沉积岩层。到早第三纪末期,地壳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在地质上称为“喜马拉雅运动”,使这一地区逐渐隆起,形成了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经地质考察证明,喜马拉雅的构造运动至今尚未结束,仅在第四纪冰期之后,它又升高了1300—1500米。现在还在缓缓地上升之中。

中国地处欧亚板块东南部,为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所夹峙。自早第三纪以来,各个板块相互碰撞,对中国现代地貌格局和演变发生重要影响。自始新世以来,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产生强大的南北向挤压力,致使青藏高原快速隆起,形成喜马拉雅山地,这次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分早、晚两期,早喜马拉雅运动,印度板块与亚洲大陆之间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发生强烈碰撞。喜马拉雅地槽封闭褶皱成陆,使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合并相连。与此同时中国东部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则发生张裂,海盆下沉,使中国大陆东部边缘开始进入边缘海-岛屿发展阶段。尤其重要的是发生于上新世-更新世的晚喜马拉雅运动。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三大板块的相互作用下,发生了强烈的差异性升降运动,全国地势出现了大规模的高低分异。差异运动的强度自东向西由弱变强。由于印度洋不断扩张,推动着刚硬的印度板块,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向亚洲大陆南缘俯冲挤压,使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这种以小的倾角俯冲于亚欧板块之下的印度板块持续向北的强大挤压力,在北部遇到固结历史悠久的刚性地块(塔里木、中朝、扬子)的抵抗,产生强大的反作用力,使构造作用力高度集中,引起地壳的重叠,上地幔物质运动的加强和深层及表层构造运动的激化,导致地壳急剧加厚,促使地表大面积大幅度急剧抬升,于是形成雄伟的青藏高原,构成我国地形的第一级阶梯。

电影喜马拉雅

喜马拉雅

片名:Himalaya - l'enfance d'un chef

译名:喜马拉雅

导演:艾瑞克·瓦利 Eric Valli

主演:

Pemba Bika Phuti Bika Tenzen

Charka Karma Chhewang Tsering Dorjee

Gyalsen Gurung Karma Angbu Gurung Rapke Gurung

类型:剧情 冒险

片长:108分钟

分级: 阿根廷:Atp澳大利亚:PG英国:PG新西兰:PG法国:U挪威:7香港:IIA瑞士:7

发行:派拉蒙/美国联合国际影业

上映日期:1999年8月10日

官方网站: http://www.kino.com/himalaya/

剧情简介:

1981年当艾瑞克担任《小宇宙》的编剧及摄影时,他被西藏的风光深深吸引,从此与西藏结下20年的不解之缘。他要以《喜马拉雅》纪录这个真实的故事与真实的地方,然而真正促使他拍摄《喜马拉雅》的人就是片中的村长~霆雷,霆雷是多波村连续6届的村长,他在1983年赶犁牛的路上认识了艾瑞克瓦利。有一次当艾瑞克与霆雷共同观看黑泽明的《七武士》时,霆雷回过头告诉艾瑞克:“你可以考虑拍摄一个有关喜马拉雅的电影,比起写作和摄影,我认为电影更有力量!”

自此艾瑞克决定克服万难,拍摄一个讲述西藏的故事,为了能够确切的呈现当地的生活型态,导演花了2年的时间与所有的演员共同构思脚本并且让彼此熟悉。而老霆雷坚毅的表现因此获得了“马龙白兰度”的绰号!

该片的主要演员除了霆雷之外,喇嘛诺布也是真正的喇嘛,年轻的继承者~卡玛来自西藏,与导演在加德满都相遇。女主角佩玛则是印度出生,于西藏长大的女孩子,她过去曾经在《火线大逃亡》中演出,算是有过演出经验的非职业演员;

而片中的小孩帕桑自小与导演认识,也有过许多的演出经验,他在加德满都学英语教育,是所有演员中最有知识水准的人,也因为这样他还敢与导演为了酬劳讨价还价!

距离机场还要3周才到得了的多波村,目前的生活还是相当纯朴原始,即使电影拍摄过后,他们获得些许的酬劳,但依然过著原来的生活,一样每年赶犁牛跋山涉水,一样耕种度日,丝毫不受影响。

为了能够完整呈现当地的景色,拍摄小组吃尽了苦头,长达9个月的拍摄期中就有一半的时间与天气搏斗,甚至有过3个礼拜遭遇6个暴风雪侵袭,剧中不仅演员要与真实的天候对抗,摄影小组更是困难重重,为了拍摄湖边栈道的场景,他们必须花2周的时间在陡峭的山壁上架设平台才能拍摄壮阔的场面,种种的艰苦只为了真实呈现勇气、尊严、人与环境压力对抗的西藏精神。

谦虚的导演艾瑞克不但接受专访,还反过来询问现场媒体看过该片的感想,并希望大家能够老实的指出该片的缺点以供他改进。他也指出电影确实反映出当地以男性为主的社会下,女性居花瓶的地位。所以他正在秘密筹划的下一部作品也将探讨女性议题。

艾瑞克本人的人生观也诚如电影中所说“选择最难走的道路”,他要在有限的生命中,不畏惧的去完成他的拍片理想,如此才不罔此生,这样的精神与电影中的老霆雷颇有异曲同工之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