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毒麦

中文别名:黑麦子、小尾巴麦、闹心麦

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拉丁学名:Lolium temulentum L.

分类属性:禾本科

生物学特性: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高50-110厘米。秆疏丛生,直立。叶鞘较松弛,长于节间;叶舌膜质,长约1毫米;叶片无毛或微粗糙。花序穗状;小穗含4~7花,单生而无柄,侧扁;第一颖退化,第二颖与小穗等长或略过之,具5-9脉;外稃具5脉,顶端稍下方有芒,芒长1~2厘米,内稃几与外稃等长。颖果矩圆形,腹面凹陷成一宽沟,并与内稃嵌合。

为害作物:毒麦主要混于麦类作物田中生长。它是一种在种子中含有毒麦碱的有毒杂草,人、畜食后都能中毒,尤其未成熟的毒麦或在多雨季节收获时混入收获物中的毒麦毒力最大。因此,毒麦不仅会直接造成麦类减产,而且威胁人、畜安全。

分布区域:原生欧洲,近半个世纪传入我国,在东北、西北及河南、江苏、安徽、湖北、云南等地曾有发现。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种子有毒,尤以未熟或多雨潮湿季节收获的毒力为强。小麦中若混有毒麦,人;畜食用含4%以上毒麦的面粉即可引起急性中毒,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疲乏无力、发热、眼球肿胀,重者嗜睡、昏迷、发抖、痉挛等,因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死亡。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