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宫海峡
英文名称Mamiya Strait
主要内容间宫海峡是位于太平洋西北的一条海峡,将其东的萨哈林岛同其西的亚洲大陆分开,也将其北的鄂霍茨克海同其南的日本海连接起

来。该海峡约900公里长,水深4-20米,最窄处7.3公里,黑龙江在此入海,沿岸主要城市是尼古拉耶夫斯克。
该海峡因鞑靼族而得名,鞑靼是俄罗斯人对中亚和北亚许多亚洲游牧民族的统称。日本探险家间宫林藏于1808年对该海峡进行了探查,日本人遂将其命名为间宫海峡。1848年,俄国海军大尉詹纳迪·涅维尔斯科依对该海峡进行了考察,所以部分俄国人称该海峡为涅维尔斯科依海峡。
根据中国和俄罗斯签订的尼布楚条约,该海峡是中国内海。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于1860年逼迫中国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将该海峡两岸据为己有。日俄战争後,俄国将南萨哈林割让给日本,该海峡南部成为两国边界。二战结束後,苏联收回南萨哈林,该海峡又重新变成俄国内海。
而这条海峡的日本名称,也确实缘自一位名叫间宫林藏(1780-1844)的人。1780年,间宫林藏出生于日本常陆国筑波郡(今茨城县筑波郡)的一个平民家庭,父亲有箍桶的手艺,可能对其有较大影响,后来,间宫林藏就是凭借修筑水堰的一技之长,成为了德川幕府的职业工匠。18世纪后期,因尼布楚条约的限制而无法在黑龙江流域活动的俄罗斯人开始在日本北方的海域出没,引起松前藩乃至德川幕府的注意和紧张。也就是在这一时期,间宫林藏等人被从江户(今东京)派往虾夷之地进行地理探查和测量。1809年7月2日,在桦太岛(即库页岛,俄罗斯名为萨哈林)住民的帮助下,间宫林藏渡过了鞑靼海峡,到达了黑龙江下游地区。回国以后,他向幕府提交了报告书和手绘地图,而根据他的踏查见闻写成的记录,当时便题名为《东鞑地方纪行》,表明当时的人们(包括日本人在内)都把海峡对岸的广漠大陆称为鞑靼之地。
间宫“发现”了一条“海峡”,这在当时属于日本的国家机密。无论德川幕府还是间宫林藏本人,都没有对外张扬。十多年后,一位旅居日本名叫施福多(V。 Siebold,1796年--1866年)的德国医生知道了此事。这位医生具有博物学家的好奇心和搜集癖,1823年来到日本后,以近乎狂热的情绪,大量搜集所有关于日本社会制度、风俗人情、山川形胜、动物植物、书籍、器具等各类资料,间宫林藏的探险记和绘制的地图,自然引起他的极大兴趣,但也因此触犯了当时日本的国家禁忌。1828年,施福多遭到拘禁审讯,随后被驱逐出境,许多和他有联系的日本人也惨受牵连。但被逐出日本国境的施福多却仍然按照一个欧洲学者的脾气行事,1829年在德国地理学会的学术报告会上发布了间宫林藏的越海探查,并把“鞑靼海峡”用欧文写作“间宫濑户”、“间宫海峡”,后来又在自己的著作《日本》(1832年--1854年)中翻译、引录了《东鞑地方纪行》。
施福多对“间宫海峡”的宣扬,直到间宫林藏去世以后,才逐渐被日本国内重视。到了明治维新以后,特别是日俄战争时期,这甚至成为日本争取桦太岛(萨哈林/库页岛)主权的历史依据。从那以后,间宫林藏的“发现壮举”便在日文语境中被不断叙述,渲染得近乎哥伦布的发现新大陆。一本权威的间宫林藏传记开头便说:间宫海峡,在外国人绘制的地图上,以日本人作为发现者予以标记的,仅此一地。(洞富雄《间宫林藏》,吉川弘文馆1960年)而在日本通行的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书上,则有这样的记述:(间宫林藏)“1800年左右,赴千岛 ·桦太探险,证实桦太不是半岛,而是一个岛屿。(该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称间宫海峡”。间宫海峡,也就是鞑靼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