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斋闻百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郡斋闻百舌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作者】:欧阳修 【朝代】:北宋【体裁】:绝句

--------------------------------------------------------------

【格律】:○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百啭千声随意移,

●●○○○●○

山花红紫树高低。

○○○●●○△

始知锁向金笼听,

●○●●○○●

不及林间自在啼。

●○○○●●△

--------------------------------------------------------------

【注释】:

①随意移:自由自在地在树林里飞来飞去。

②树高低:树林中的高处或低处。

③金笼:镶金的鸟笼。

--------------------------------------------------------------

【译文】:

山林中的画眉鸟自由飞翔、到处欢畅, 任它在山花烂漫的高矮树丛中腾跃。

这时我才感觉到即使用金笼子来养它, 也不如由它自由自在的啼啭惬意。

作者来到树林里,看到画眉鸟在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自在地飞翔,听到它们在高高低低的树梢上尽情愉快地唱歌,不由得感慨到 :如果把它们锁起来,即使是锁在金笼里,它们也不会唱出这样美妙的歌声了。因为自由是生活愉快的先决条件。鸟是这样,人不也是这 样吗?

--------------------------------------------------------------

【背景】:这是一首歌咏画眉鸟的绝句,该诗创作时间不详,学术界流传三种说法:

1、 北宋景祐三年(1036)至康定元年(1040)间。其间因为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2、 北宋庆历三年(1043)至至和元年(1054)八月间。其间因为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县)太守。以后,又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3、熙宁四年(1071)六月至熙宁五年(1072年)七月二十三日,其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次年病逝。

作者在晚年曾经多次提出辞官,但均未获得允许。特作此诗以表达自己久居庙堂、羁鸟念林的愿望,但是多少表现出一点政治上失意的忧郁心情。

--------------------------------------------------------------

【赏评】:

本篇借咏画眉以抒发自己的性灵,诗题一作《画眉鸟》。画眉、百舌,都是声音婉转的鸣禽,诗人在《啼鸟》诗中也写过“南窗睡多春正美,百舌未晓催天明。黄鹂颜色已可爱,舌端哑咤如娇婴。”可见他对“林间自在啼”多么欣赏,这儿以“锁向金笼”与之对比,更见出诗人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心理。诗人本在朝为官,后因党争牵连,贬为知州知县,此两句大概有所寄托。 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

--------------------------------------------------------------

【作者简介】

欧阳修

(1007~1072)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谥号“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闰七月二十三日,欧阳修在颍州(今属安徽省)的家中溘然长逝。苏轼评价其文时说:“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欧阳修卒谥文忠。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赋均很有特色。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天下翕然师尊之”(苏轼《居士集叙》)。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其中,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他所开创的一代文风。北宋以及南宋后很多文人学者都很称赞他的散文的平易风格。他的文风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