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百合镇唯一的百合互联网http://www.bhhlw.cn/

位于县境东部,镇人民政府驻百合街,距县城20千米,毗邻贵港、浦北、灵山三县市,是横、灵、贵、浦三县一市交界处的工商业重镇。2003年,辖28个村民(居民)委员会、1个航运公司。年末总人口94852人。面积186平方千米。辖百合社区居委会;罗凤、高祝、黄村、武留、洪炉、山江、大炉、六答、庙庄、田共、圩贝、绿岭、平阳、百联、江口、马平、坡塘、陆屋、芳岭、新圩、平福、南岸、芦塘、永新、河塘、妙门、同菜27个村委会。

百合镇地处横县东部,行政区域面积1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863亩,其中水田50304亩。全镇管辖28个村(街)委会和1个水运公司。1999年财政收入12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77元。

该镇在1999年实现了村村通汽车,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广播电视,百合中心卫生院是南宁地区乡镇级首家一甲医院。

百合镇的农业以水稻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糖蔗、黑皮果蔗。黑皮果蔗每年种植面积1.8万亩左右,总产12.6万吨,产品远销河南、湖南、河北、湖北、陕西、四川、重庆等省市。工业以建材为主,有水泥厂2家,年产水泥20万吨,红砖厂11家,日产50吨石灰厂10家。

【概况】2006年,百合镇辖27个村委会91个自然村67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和1家航运公司。年末全镇共有25362户98201人(农业人口85248人,非农业人口12953人;男50832人,女47369人);行政区域面积189.83平方公里,耕地3958公顷,人均耕地0.59亩,有林面积6666.7公顷。当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46623万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工业总产值14653万元,比上年增长13.5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555万元,比上年增长8.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65万元,比上年增长28.4%;财政收入697.4万元,完成102.56%;粮食总产量26797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935元,比上年增长20%。

【“百鳌”牌果蔗商标注册】黑皮果蔗是百合镇传统的特色产业。具有茎粗、皮薄、节疏、汁多、含糖高、味甜、肉质嫩脆、皮脆渣软、清甜可口等特点而享誉区内外,产品远销上海、陕西、河南、郑州、重庆等省市,有“果蔗之乡”的美誉。2006年,全镇果蔗种植面积突破2000公顷,总产量25.5万吨,总产值1.581亿元,仅果蔗一项,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600元。

百合果皮果蔗,在区内外在较高的声誉,但苦于没有注册身份,果蔗在流通中时常掺杂有不良产品,对蔗农和消费者造成不良影响。2006年4月,百合镇党委、镇政府从保护地方经济出发,向当地工商部门申请“百鳌”牌果蔗商标注册并获得成功。百合镇“百鳌”牌黑皮果蔗注册商标后,不仅保护了地方产业品牌,更给广大蔗农带来更多的实惠。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2005年,国家立项农的横县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百合镇大炉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从2006年1月动工建设,经过四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于2006年6月竣工投入使用。该项目总投资77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50万元,自治区、南宁市、横县投资175万元,群众集资及投工投劳245万元;建设规模面积100公顷,受益8000多人;项目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工程建设;项目的建成,使大炉垌成为“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稳产、高效示范性农田。

【百合镇文化体育活动中心】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006年11月,百合镇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建设启动。项目总投资150万元,项目选在百合镇文化广播电视站内,规划用地面积8237平方米。已建有图书馆面积165平方米,藏书13500多册。计划建设:有5000-6000座观众席的标准灯光篮球场1个;占地面积500平方米的室内乒乓球馆1个;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的棋艺活动室1个;标准羽毛球场2个、排球场1个;停车场1个;标志性雕塑一座。进行相应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为筹集资金,项目筹委会向社会各界发出捐款倡仪,凡捐款的单位和个人,均造册登记,张榜公布;单位捐款500元以上(含500元),个人捐款200元以上(200含元)将刻碑留念,昭示后人。以个人名义捐款达到一定数额的,可冠名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及其场馆。

【百合镇职业中学撤并】2006年,百合镇人民政府根据镇十届人大部分代表提议,经百合镇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讨论,决定撤销百合镇职业中学,并将其教育资源并归百合完全中学。撤并工作始于2006年5月至2006年底结束。撤销百合镇职中并入百合完全中学,对优化百合镇中学教育资源,合理布局中学教育网点设置,全面提高全镇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百合镇获南宁市2006年度乡镇经济发展进步奖】2006年,百合镇党委、镇人民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发展全局,围绕财政增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积极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进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09万元;农林牧渔霸业总产值26555万元,比上年增长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436万元,增长74.72%;全部工业总产值14653万元,增长13.52%;农民人均纯收入2935元,增长19.99%。森林防火、计划生育、党政班子团结廉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精神文明建设指标考评合格。由于成绩突出,百合镇人民政府被中共南宁市委员会、南宁市人民政府授予南宁市2006年度乡镇经济发展进步奖。

【百合镇宣传文化站获奖】百合镇宣传文化站核定事业编制3人,在岗人员3人。全站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新建有办公楼1栋(建筑面积720平方米),设图书馆(建筑面积162平方米)、乒乓球室、棋类室、科技培训室等,有羽毛球场、青年活动中心、老年健康娱乐中心等,面积1200平方米,是一所功能较齐全、管理较规范的乡镇宣传文化站。

几年来,百合镇宣传文化站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积极争取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不断繁荣和丰富农村文化。一是结合本镇群众性篮球运动活跃的特点,每年的春节、“十一”节等重大节日,组织开展全镇性的篮球比赛,平时则与镇篮球协会密切合作,主动邀请邻县(市)篮球队来访比赛,为广大群众提供高水平的篮球比赛,既丰富了城乡群众的业余生活,又扩大了百合镇的知名度。二是结合农村群众喜爱粤剧的特点,通过积极引导、指导和协助等,组建民间粤剧团,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也推动了农村良好风气的形成。全镇先后有圩背、大炉、河塘村委组建粤剧团3个,受到了广大群众特别是粤剧爱好者的欢迎,成为农村文化阵地的一道亮丽风景。三是争取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多方筹集资金6万多元,对闭路电视网络进行整改,有效提高了闭路电视网络的传输质量及收视效果。全镇农村闭路电视接收站18个,能接收电视节目套数20套以上,而且图像清晰,效果较好。全镇广播电视覆盖率100%,有线电视覆盖率70%。广播电视越办越好。年内,百合镇宣传文化站被南宁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南宁市文化局评为南宁市2006年“十佳乡镇宣传文化站”称号。

2006年百合镇领导人

镇党委书记:何蓉、覃志坚

副书记:莫明晴、黎全球、古雅丽、陈效、黄兆灵

委员:黄培吏、宁可金、韦吉云、郭将新、马均钢、黄武概、陈荣基、刘和建、覃国托、谢育荣

镇长:覃志坚、陈效

副镇长:黄兆灵、韦树秋、黄武概、黄培吏、宠雪琴

镇人大主席:梁国越、黄兆灵

副主席:李天滚、邓显飞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