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坪镇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柴坪镇
乡镇概况位于镇安县西南部、洵河西岸,东接龙胜乡,东北与青铜关镇相连,西南相邻达仁镇,南与旬阳县仁河口相接,西邻余师乡,北与庙沟乡、永乐镇接壤;最高处塔云山海拔1665.8米,最低处蚂蚁沟口375米。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73人。面积164.2平方千米。2003年12月底,全镇总人口11090人,辖梅子、和睦、柴坪、建国、金虎、安坪、松柏、金厂、向阳9个村、51个组。镇政府驻柴坪街,东经108°58′、北纬33°18′,海拔420米,距县城49千米。
柴坪镇位于镇安县西南部,距县城49公里,东与龙胜、青铜交界、南与达仁毗邻、西与余师接壤、北与庙沟、青铜相连。全镇辖9个行政村,52个村民小组,2765户其中农业人口2657户10484人。总面积163平方公里,有耕地16259亩,其中基本农田8440亩。
自然条件气候温和、天然的秦岭屏峰,形成全镇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20.1℃,降水量804.4毫米,无霜期226天。最高海拔塔云山1665.8米,最低海拔妈蚁沟口375米。交通便利,乡村公路四通八达,磨木油路横穿其间,是镇安到达西片柴达木三镇三乡的咽喉要道。蚕桑、板栗、核桃、中药材等传统产业发展迅速,烤烟、劳务、旅游等新产业初具现模,主导产业已占人均纯收入的70%。境内河流纵横、全市第一人河旬河,地下矿藏分布较广,主要有金、铁、铜、猛、硫、锌、石棉、冰川石、水晶石、滑石扮等十余种。旬河沙金闻名省内外,素有“八百里旬河金铺底”之美称。
风景旅游镇内山清水秀、风景优美,众多名胜幽景让人流连忘返。塔云山主峰高耸入云,独特的人文景观,引一人入胜,,俗称巴西仙境”,又“塔云仙景小华山”之美喻,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旬河鱼跃,自古鱼鳖成群,雀闹蝶舞,沙地连片,构成一道道美妙绝伦的风景线,《镇安县志》称之为“县境八景”之一;初夏季节,旬河漂流,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柴坪大桥,气势宏伟,壮观不凡;紫金城、报恩寺、霸王洋、观音山、泉水井、柳林等特色景点,令人陶醉,并蕴藏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社会发展历史上的柴坪,确有旬河航运优势,又是西安通往蜀汉的古交通要道,曾获誉“小汉口”桂冠。步入二十一世纪,柴坪镇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洵河水力资源梯级开发热潮中,镇党委、政府制订了“十一五”规划,出台了一系列开发开放的优惠政策。为振兴柴坪经济,以防洪、防水土流失为主,发展劳务产业,做大做强畜牧产业,提出了“五个强化”,即:强化信访、强化宣传、强化防疫、强化内务管理、强化党建,为构建和谐稳定的新农村、打造平安柴坪新的辉煌。
历史沿革1949年11月设柴坪乡,1958年改为柴坪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为柴坪乡。1996年12月,全乡面积47.5平方千米,人口3822人,辖柴坪、建国、学兴、三元、和睦、纸房6个村、27个组。1997年5月,撤销柴坪乡,其辖区与东瓜乡、松柏乡合并设立柴坪镇,镇政府驻柴坪街(古因柴姓住户较多而得地名)。
(根据《陕西省镇安县行政区划史》整理)
原东瓜乡1950年8月设寨河乡,1953年6月更名东瓜乡。1956年3月大寨 乡并入东瓜乡,1958年设东瓜管理区,1966年8月改为东风人民公社,1981年复名东瓜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为东瓜乡。位于镇安县西南部,旬河西岸。面积63.7平方千米。1996年底,全乡人口4248人,辖塔云山、金厂、梅子沟、保卫、向阳5个村、41个组。乡政府驻东瓜滩,距县城59千米。1997年5月,撤销东瓜乡建制,其辖区并入柴坪镇。
原松柏乡1949年11月设松柏乡,1958年为松柏管理区,1961年改为松柏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为松柏乡。位于镇安县西南部。面积53平方千米。1996年底,全乡人口4000人,辖松柏、金虎、白果、长青、西北、东岳、安坪7个村、47个组。乡政府驻松树沟口,距县城44千米。1997年5月,撤销松柏乡建制,其辖区并入柴坪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