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经富

五经富镇
簡介(揭西县三个中心城镇之一)五经富镇地处县境东北部,东与揭东县龙尾镇接壤,西接大洋乡,南连京溪园镇,北和丰顺县埔寨毗邻,距县城34公里。面积110.6平方公里,人口4.64万,有华侨、港澳台同胞约3万人。辖2个居民委员会,21个管理区,75个村民小组。
据传,元至正16年(1358年)间,曾氏先祖启溪(号弘基)从五华河口迁至此,在今汽车站附近设铺5间,以打铁为业,最初得名“五间铺”。后因地理位置优越,人口发展迅速,办学风气甚浓,儒学“五经”甚富,遂改“五间铺”为五经富。
1949年5月建立龙江乡,后改为新龙区。1950年2月,南联,新龙两区合并称南龙区。
1956年建立五经富区,1958年成立五经富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五经富区,1986年后改称五经富镇。
地理位置位于县境东北部,东与揭东县龙尾镇、丰顺县埔寨镇接壤,北与丰顺县八乡毗邻,西与南山镇、良田乡交界,南连京溪园镇,距县城32公里,面积167.9795平方公里。辖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6个村民委员会, 91个自然村。2002年被列为广东省中心镇之一。 2003年底,总户数14930户,户籍人口54097人。是年,工农业总产值7.3552亿元,国税收入534万元,地税收入216万元,人年均收入3700元。海外华侨及港、澳、台胞4.62万人。
历史沿革1976年9月,大洋大队划出,建立大洋人民公社。1983年,五经富人民公社改称五经富区,大洋人民公社改称大洋区。1986年,五经富区改称五经富镇,大洋区改为大洋乡。2003年12月30日,大洋乡、五经富镇合并称五经富镇。
农业粮食、经济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甘薯、甘蔗、花生、黄麻等,水果主要有柑橘、青榄、荔枝、龙眼等。2003年, 全年水稻种植面积1.99万亩,粮食总产量1.4万吨。种植柑橘1500亩、青榄8000亩、荔枝1500亩、龙眼1000亩、茶叶5000亩。养鱼669亩,产量660吨;肉猪7200头, “三鸟”168万只。山地面积73.5平方公里,桉树面积10万亩。
工业以铸造、制衣为主,辅以包装、稀土、五金、采矿、冶炼、电力、农机、建材、锯木、砖瓦、竹藤工艺、抽纱及饼干、糖果加工等行业。2003年,有集体企业19家,私营企业39家,个体工商户702户。其中钟山水泵厂、华良五金厂、安平水泵厂、经富制衣厂、电解厂为重点企业。
交通2003年,有揭河(揭阳至河婆)、汤河(汤坑至河婆)、经八(五经富至八乡)公路经过境内,其中省道22.3公里,二级公路33.3公里。村村通汽车,其中50%道路实现水泥路面。全镇有运输单位3家,客货运汽车150辆。
水利电力2001年,投入30万元修复断流10年的溪西水水渠。 境内有市属龙颈水电厂,镇属水电站6座(建一水电站、龙珠水电站、龙山水电站、龙潭电站、川天王电站、大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81万千瓦,年发电量6012万千瓦时。
邮电通信2003年,有电信支局、电信所各1个,邮政支局1个。卡式公话60个,信箱2个。电话容量30000门,固定电话用户8036户,公用电话120户,宽带业务230户,移动电话基站2个。电信业务收入50万元,邮政业务收入33.5万元。
文化教育2003年底,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2所,小学19所, 在职中小学教职工487人;揭西县中学生德育基地1个。在校中小学生7322人,其中高中生310人,初中生2067人,小学生4945人。中心幼儿园1所,私立幼儿园8所,在园幼儿1020人。中小学校全面实现楼房化。有电影院、录像放映场、文化站、文化室、广播站各1个。
医疗卫生有揭西县骨伤科医院1所、大洋卫生院1所,乡村个体医疗站55个,医务人员257人。2003年,县骨伤科医院有病床120张,内设门诊科、急诊科、妇产科、医技检查科、住院内科、住院外科、住院伤科、骨伤康复科。1995年8月,该院被国家卫生部评为一级甲等医院。
家乡特产莲子糖、姜糖、腊肠、苦笋、甜粄种甘薯、茶叶、咸菜。
旅游点大洋度假旅游区、龙山自然风景区、金岭文化公园、磜墙崆瀑布和京明温泉度假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