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芬
清朝光绪时礼部尚书

李端芬(1833—1907年),清朝贵州贵阳人。他是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密保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在关键时刻上书敦促变法,光绪皇帝特提拔他为礼部尚书。变法失败后,慈祥太后以“竞将大逆不道之康有为等滥行保荐,并于召对时一再百陈”的罪名,将他发配新疆。李端芬的《请推广学校折》,提出了“一经五纬”的改革纲领。他认为人才关系国家之强弱,激励人才是当务之急,应从中央到地方创设新式学堂,引进新思想、新知识,“以此为经”。“五纬”是指设藏书楼(即图书馆)、广立报馆(出版报刊)、选派游历者(派人出国留学、考察)。他的这些主张为光绪皇帝采纳,成为政府决策。尽管变法以“百日维新”告终,但“废科举,兴学堂”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对中国近代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天津中医学院教授李端芬 女,1924年生,北京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天津中医学院教授。1949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生物系。1950年到湖南湘雅医学院(现中南大学)任教.1957年调入天津医学院1979年调入天津中医学院。40年来,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早年探讨中草药对细菌的作用.于1953年6月在《中华医学》杂志发表了《大蒜治疗儿童杆菌痢疾的初步报告》一文。还先后发表了《甲胎蛋白试验普查原发性肝癌总结》、《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胃癌患者周围血液淋巴细胞转化反应》、《扁桃体切除与血清IGg的变化》及《关于自身免疫与某些自身免疫中抗核抗体的检测》等多篇论文.并参加广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英汉免疫学辞典》的编写工作。1983年被卫生部聘为高等医药院按中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分别编审了供中医学院中医系、针灸系用的《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及中药系用的《微生物学》,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1990年编审了供骨伤专业用的《医学微生物学》。1991年编审了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医系、针灸系用的《医学微生物学》。1985年被评为学院先进工作者,1989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被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