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喉蜂虎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绿喉蜂虎

【物种信息】中文学名: 绿喉蜂虎

中文目名: 佛法僧目

中文科名: 蜂虎科

中文属名: 蜂虎属

同物异名: Merops orientalis Latham, 1801,

拉丁文目名: CORACIIFORMES

拉丁文科名: Meropidae

拉丁文属名: Merops

拉丁文种名: orientalis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Latham, 1801

英文俗名: Little Green Bee-eater

【形态】小型鸟类,体长为18一24厘米,体重15—22克。嘴细长而向下弯曲,为黑色。额部、头顶至上背为锈红色,其余上体均为亮绿色。贯眼纹为黑色,其下为青蓝色。尾羽为铜绿色,中央尾羽延长,向外突出大约50毫米,颜色为黑色。颏部为淡蓝色,上胸部具有一条黑色横带,其余下体为草绿色,有时腹部和两胁沾有蓝色,腋羽和翼下覆羽为棕色。虹膜朱红色;脚淡褐色,爪角黑色。虹膜为朱红色,嘴为黑色,脚为暗褐色或石板黑色。 虹膜-绯红;嘴-褐黑;脚-黄褐。 叫声:比其他蜂虎具更高的多金属音质颤音。停栖或飞行时发出响铃般悦耳的tree-tree-tree或tit-tit-tit声。

【分布】绿喉蜂虎在国外分布于非洲、亚洲西部、伊朗、印度、缅甸、泰国和中南半岛等地,我国仅分布于云南西南部、中部和南部。

【习性】绿喉蜂虎为留鸟,主要栖息于林缘疏林、竹林、稀树草坡等开阔地区,也出现于城镇公园和果园,常单个或成小群活动。大多在空中飞翔捕食。休息时多栖于树枝和电话线上,活动范围从平原、低山一直到2000米左右的中山地带。主要以昆虫为食,特别是膜翅目等飞行性昆虫,偶尔也吃蝗虫、蚱蜢等。

【繁殖】繁殖期为4一6月。通常营巢于林缘路旁岩坡上或河谷岸边上崖上。自己掘洞为巢,每窝产卵4一7枚。卵白色,形状为卵圆形或圆形。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卵。雏鸟为晚成性。

【濒危等级】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二级

生效年代: 1989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