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工夫役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明初南方地区按田亩佥派的徭役。又名均土。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朱元璋因京师经营兴作,命中书省议定验田出夫。每顷每年出丁夫一名,农闲赴京服役三十天,期满遣回;田不及顷者,数户凑足共当。当时,南直隶应天等十八府及江西饶州﹑九江﹑南康三府计有田三十五万七千二百六十九顷,出夫如田之数。但苏州﹑松江﹑嘉兴﹑湖州因该年制办军士战袄而罢均工夫役。洪武三年,又命上述出工夫役的二十一府编《均工夫图册》,明确规定田多丁少者可以佃户充役,每名资给米一石;代役如非佃户,田主则按每亩二升五合给米。洪武十三年,命户部移文各郡县,功臣之家田土亦当此役。各地受遣丁夫,编队赴京应役,每队人无定数。均工夫“验田出夫”原则,还适用于其它徭役,并通行全国。洪武四年,筑晋王朱封藩的太原城,即为令民计田,每顷出一夫。均工夫役大体祗实行于江南地区,是组织当地人民到南京应役的办法,其它地区未见实行。自十七年后,徭役改为通过里甲按丁粮多寡为标准的户等佥派,验田出夫原则失效,均工夫役废而不行。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