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字法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象字法】

凡因底字与某字形似,拟制谜面时便以某字作为底字的替身来说谜的,叫“象字法”。或称“以字状字”。请看一则旧例:

依稀冀域认未清(猜县名)翼城

谜底“翼城”,是山西临汾地区一个县名。谜面“冀域”(意谓冀州地界),形似“翼城”,谜中借以作替身。前用“依稀”抱衬,犹言仿佛相似;后有“认未清”补述,申明认不准的意思。这就促使猜谜者由“冀域”去寻找形似而实不相同的谜底--翼城。

误认此官似狠狼(猜《聊斋志异》篇目)宦娘

“宦”与“官”、“娘”与“狠、狼“字形相似。谜面用“误认”和“似”,作为对“官、狠、狼”三字辨认不定的提示语,以便让人从中细察,进而识别出“宦娘”真底来。

象字法中题面的替身词(字),只要求与谜底字摹形相似,并不用它的本义入扣。此法是将有关的字在底面互作比拟,“摹形法“是将有关字的部件或字素在底面上互作比照。故两法的运用,是在字的整体上和局部上有所区分。至于“亥豕格”以义扣合,更与此法不同。另有“曰”猜毛泽东词《水调歌头·游泳》一句“今日得宽馀”,是以底说面,言明“曰”字形体比“日”字宽阔。此例则是反象字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