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申之乱

671年,天智天皇在担心唐朝会时刻出兵日本的恐惧中死去。天皇的继承又演变成为政权危机。天智天皇的儿子都不成器,所以不得不册立他的弟弟大海人为太子,并将四个女儿嫁给他,以示拉拢。但是到了晚年,天智天皇又想把皇位传给自己和宫女生的儿子大友皇子,因此与大海人关系出现裂痕。另外天智天皇又爱上了大海人的妃子额田王,兄弟之间又多了一层情乱的仇恨,因此二人的关系日趋紧张。起初还有一个资深大臣中臣镰足在他们之间和稀泥,669年,中臣镰足不幸去世,两兄弟的矛盾就表面化起来。一些别有企图的大臣,如苏我赤兄等人都集聚在大友皇子的周围,更使问题复杂化。
671年,天智天皇任命大友皇子为太政大臣,将大海人排除在领导核心之外。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天智天皇很快卧病不起。他病危时,召见大海人,言不由衷地表示希望他能够主持大政。大海人身高九尺,武艺超群,文韬武略都有过人之处,确是治理国家的理想人选。但是大海人知道其老兄不过虚晃一枪,是在试探自己,而且大友皇子等人正在虎视眈眈地觊觎皇位,便也耍了一个花枪,谢绝了天智天皇的“好意”,而且决定削发为僧,为他消灾延寿。天智天皇一听正中下怀,马上批准老弟的出家申请。
671年10月19日,大海人在宫中剃度后,披上老兄送来的袈裟,骑上快马,连夜离开京都前往吉野山中“出家”去了。天智天皇身边的谋臣知道此事后,急忙向他进谏道,不要放走大海人,以防放虎归山成为将来的祸患。等到天皇省悟过来,想要“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时候,大海人早已溜之乎也了。12月2日,天智天皇去世,享年46岁。12月5日,大友皇子继位,是为弘文天皇(他是否继位其实是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日本书纪》并无此记载。但是平安以后的文献,如《扶桑略记》中做继位之说。到明治三年,明治政府根据《大日本史》,追谥大友皇子为第三十九代天皇“弘文天皇”)。
弘文天皇虽然正经正位,但是心里时时想念着身在吉野的大海人。他倒不是对这位叔叔有什么思念,而是觉得有他是自己的身边的一只老虎,一心想要除之而后快。这在当时并不是什么难事,因为天皇兵多将广,而大海人身边却只有几个可怜的妇孺。可是,弘文天皇优柔寡断,一次次错过了机会。
672年5月,弘文天皇以修建皇陵为由,征调军卒、民夫,打算袭击住在吉野的大海人。大海人闻知后,决定反击。他首先占领了首都近江与东部联系的战略要地不破关,接着又到各处招兵买马。因为当时百姓对朝廷的政策不满,中下层贵族对上层贵族也有怨恨,所以大海人的队伍一下子发展到几万人。7月初,大海人进攻近江,弘文天皇兵败自杀。672年,岁值壬申,所以历史上称这次事件为“壬申之乱”。是日本的文人墨客们愿意尽情发挥的一个话题,就像中国现在的宫廷剧一样,写之不完,演之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