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螭纹鼓座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蟠螭纹鼓座
蟠螭纹鼓座

【名称】:蟠螭纹鼓座

【类别】:铜器

【年代】:春秋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收藏

【文物现状】:

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后被中国保利集团公司购回,现收藏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简介】:

蟠螭纹鼓座高46.5厘米,底径63厘米,重19.25公斤,圆明园珍贵文物。

它形似膨起的圆盖,底部中空,上饰细密的七层蟠螭纹,蟠螭纹间还夹饰纹、圆形对兽纹等,纹饰极为精美。

【相关资料】:

评价

蟠螭纹鼓座

蟠螭纹鼓座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院长李伯谦教授认为,此物为“建鼓”或“晋鼓”的半球形底座,其上还应有装饰木鼓柱、革鼓、羽葆等附件,惜已不存。鼓座的接口、座身、铺首衔环等系先分铸再接铸而成,为我国春秋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品之一。此器体魄巨大,纹饰华密,气宇轩昂,应为春秋晚期晋国公室之遗物,在我国青铜文化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和地位。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孙机也认为,此物系建鼓的底座,古代称为“鼓跗”。鼓座所饰变体蟠螭纹具有三晋青铜纹饰的特色,其风格与南方楚式青铜纹饰有别,应为中原地区所铸造。由于它的制作年代早、体形大、造型与纹饰端庄严饰,保存又极为完好,故洵极可珍,堪称同类器中之上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