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克坚

1.吴克坚(1900-1986),湖南省平江县人,1900年11月生于平江县城关镇一个理发工人家庭。早年就读长沙岳云教育专科学校,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发起组织乐群书社。1924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夏,受党组织委派去武汉、上海、广州等地宣传湖南的革命形势,回平江发动工农群众支援北伐军。1927年任平江县革命政府教育局长兼县农民运动讲习所副所长、中共平江县执行委员会书记。出席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马日事变后,与余贲民等领导保存了千人左右的平江工农义勇军,先后奉命参加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8年赴武汉,任中共汉口三区区委宣传委员。后至上海中共中央机关,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的中央特科工作,先后任交通员、第三科"打狗队"(红队)队员、秘书等职,神出鬼没地打击叛徒、特务。
1932年6月到莫斯科入国际列宁学院研究班,攻读马列主义理论及政治经济学,任中共民族部支部委员。1936年6月派往法国巴黎,任中共秘密创办的《救国时报》(巴黎版)总经理兼做旅欧华侨的统战工作。
1938年初回国,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副秘书长兼周恩来随身副宫。武汉沦陷后,被派往重庆筹备继续出版《新华日报》,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常务委员、《新华日报》总编辑、南方局新闻组组长兼社会部委员。与潘梓年、熊瑾玎一道,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中将《新华日报》办成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喉舌。1943年8月入中央党校第一部学习。1945年4月,作为南方局的代表之一出席中共七大。
抗日战争胜利后,参加中共代表团,随周恩来先后赴重庆、南京、上海等地进行国共和平谈判。1946年后被派往上海、浙江等地负责党的地下情报联络工作,以惊人的胆略和超人的智慧,组织和挑选了一批久经考验、胆识兼备的无名战士,深入敌人许多要害部门,侦获敌方大量重要情报。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印发了他发来的重要情报,受到高度评价和嘉奖。
1949年夏上海解放后,任中共上海市委委员、华东局统战部副部长、华东军政委员会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局统战部部长、中共上海联络局局长、华东行政委员会秘书长、对资本主义改造办公室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等职。“文化大革命”中,受康生、江青诬陷,坐冤狱7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平反,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86年12月4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6岁。
2.吴克坚1932年3月生,原名吴迪尧,江苏如皋人。1946年肄业于省立如师初师班。退休前任如皋市城镇建设开发公司办公室主任。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理事,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诗词协会会员。主要成果:报告文学《第二高度》收入《闪光的第二轨迹》、《愈合》获江苏省“残疾人风采”征文三等奖,《黄昏燃烧的晚霞》收入《老骥新篇》,诗歌《使者》、《堤坝石》分别收入《诗之新叶集》,《短歌吟》组诗《南国行》获诗坛新人新诗大赛优秀奖,散文诗集《银杏树下》获中国散文诗“北京之秋”一等奖,《平原之子》获1996年中华首届“鸡足山杯”散文诗大赛佳作奖,《母亲的风景》在世界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诗歌朗诵会上朗诵《承诺的呼唤》获99年度同题散文诗跨世纪承诺大奖赛三等奖。其他散文诗作品散见全国省市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