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鸦椿

野鸦椿子
(《四川中药志》)
【异名】鸡眼睛(《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省沽油科植物野鸦椿的果实或种子。
【植物形态】野鸦椿(《植物名实图考》),又名:枫檿树、鸡矢柴、鸡眼椒、鸟腱花、鸡肣花、花溴木、秤杆木、淡椿子、红果栲、木鱼柴、野山漆、开口椒、狗头椒、夜夜椿、鸡肫子。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约3米。小枝及芽棕红色,枝叶揉碎后发恶臭气味。单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7~11,对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8厘米,宽2~4厘米,基部圆形至阔楔形,先端渐尖,边缘具细锯齿,厚纸质。圆锥花序顶生;花黄白色,直径约5毫米;萼片5,卵形;花瓣5,长方状卵形,或近圆形;雄蕊5:花丝扁平,下部阔,花盘环状;雌蕊3,子房卵形。蓇葖果,果皮软革质,紫红色。种子近圆形,假种皮肉质,黑色。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坡、山谷、河边的丛林及灌丛中。分布河南、山西、江苏、浙江、湖北、安徽、湖南、江西、四川、贵州、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本植物的根或根皮(野鸦椿根)、花(野鸦椿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8~9月采收成熟果实或种子,晒干。
【化学成分】种子含脂肪油25~30%。荚含异槲皮甙,矢车菊素3-木糖-葡萄糖甙和黄芪甙。树皮含鞣质。
【药理作用】黄芪甙与其他黄酮类相似,略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对大鼠离体小肠、膀胱有解痉作用:对大鼠还有些利胆作用;静脉注射对犬有利尿作用,而口服无效;对呼吸、血压皆无明显影响。
【性味】①《四川中药志》:"性微温,味苦,无毒。"
②《福建中草药》:"苦甘,温。"
【功用主治】温中理气,消肿止痛。治胃痛,寒疝,泻痢。脱肛,子宫下垂,睾丸肿痛。
①《四川中药志》:"治月经不调,膀胱疝气,痢疾泄泻。"
②《湖南药物志》:"治寒疝肿痛,睾丸肿,脱肛,子宫脱垂。"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选方】①治月经不调:鸡眼睛,炖黑鸡头服。
②治妇女虚气虚热:鸡眼睛,煮醪糟服。
③治月瘕病:鸡眼睛、红梗、黄狗头。炖五花肉服。(①方以下出《四川中药志》)
④治寒疝腹痛:野鸦椿子(盐水炒)、荔核各三钱,车前仁、小茴香各五钱,猪腰子一副。水煎服。
⑤治睾丸肿痛:野鸦椿子一两,水煎,去渣,酌加红糖调服。
⑥治脱肛:野鸦椿子一两,配真人养脏汤煎服。
⑦治子宫脱垂:一野鸦椿子一两,捣烂敷或煎服。二野鸦椿子二钱,杜仲三钱,续断三钱。煎服。(④方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
⑧治头痛:野鸦椿干果五钱至一两,外感酌加解表药,水煎服;内伤头痛加羊脑或鸡蛋,水煎服。
⑨治气滞胃痛:野鸦椿干果一两,水煎服。
⑩治风疹块:野鸦椿干果五钱,红枣一两。水煎服。(⑧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学名:Euscaphis japonica (Thunb.)Dippel
英文名:Common Euscaphis
科名: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野鸦椿为省沽油科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其树形优美,冠形舒展,叶色浓绿,花雅果艳,可谓之见之有形,赏之有韵,是一种很有利用潜力的观赏植物。
野鸦椿树高4米—6米,树皮灰褐色,具纵条纹,小枝及芽红紫色,叶对生,奇数羽状复叶,圆锥花序顶生,花梗长达20厘米,花多,蓇葖果,果皮软革质,红色,种子近圆形,假种皮肉质,黑色,有光泽。花期5月—6月,果期8月—10月。
野鸦椿自然分布于我国的河南、江苏、浙江、四川、福建、湖南、贵州、云南、台湾、广东、广西等地,日本、朝鲜也有零星分布。生于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山坡、山谷、河边的灌木丛或阔叶林中,喜环境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典型的山区环境条件,在贫瘠的酸性土壤中也能生长,但长势较弱。
野鸦椿因具有观花、观叶和赏果的效果,观赏价值高:春夏之际,花黄白色,集生于枝顶,满树银花,十分美观;秋天,果布满枝头,果成熟后果荚开裂,果皮反卷,露出鲜红色的内果皮,黑色的种子粘挂在内果皮上,尤如满树红花上点缀着颗颗黑珍珠,十分艳丽,令人感到赏心悦目。野鸦椿挂果时间长,从外果皮变红到果皮脱落时间长达半年,红色艳丽的蓇葖果给秋冬季节增添了许多喜庆色彩,使人陶醉。野鸦椿作为观赏树种,应用范围广,可群植、丛植于草坪,也可用于庭园,公园等地布景。
【别名】鸡眼睛、鸡肫子
【来源】省沽油科野鸦椿属植物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 (Thunb.) Dipp.,以根和果实入药。秋季采集,分别晒干。
【性味归经】
根:微苦,平。
果:辛,温。
【功能主治】
根:解表,清热,利湿。用于感冒头痛,痢疾,肠炎。
果:祛风散寒,行气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疝痛,胃痛。
【用法用量】根0.5~1两;果3~5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