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
学校简介
【英文全称: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中文简称:重庆交大】
【校训:明德笃学 求实创新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
重庆交通大学创办于1951年,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理、经、文多科性协调发展,具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前身为邓小平领导的军政委员会于1951年创立的西南交通专科学校。1960年,成都工学院土木系、武汉水运学院水工系、四川冶金学院冶金系并入,组建为重庆交通学院。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
学校地处长江之滨,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占地面积16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6亿多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40多万册,电子文献70余万册,建有现代化的校园宽带网络。
学校现有各类各层次全日制在校学生23000余人。 196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5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6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一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个工程硕士学位培养领域、46个普通本科专业、28个高职专业,并具有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资格、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已建成国家精品课程三个(港口水工建筑物、路基路面工程、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 ,国家级素质教育基地2个、重庆市普通高校基础课教学合格实验室6个和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有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立项建设工程研究中心、2个交通部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重庆市工程技术中心、1个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800余人,专任教师1100余人,教授、副教授等高职称人员5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0%以上。中国工程院郑皆连院士、韩其为院士、梁应辰院士是该校特聘教授。学校还拥有 “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6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交通部科技英才、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以及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等省部级专家120余人次;聘请了包括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在内的14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学校科学研究能力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成效显著,在拱桥修建技术、内河通航及港口航道建设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成果。近五年,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6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0余项;2008年科研经费达到1.2亿元。继1996年获得国家发明奖、199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后,2000年以来,学校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共3项,获省部级科研、教学成果奖70余项,12项科技成果被列为国家和省部级重点推广项目。学校公开发行3种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学院钱伟长院士任主编、学校主办的《应用数学和力学》杂志是SCI和EI的收录期刊,以中、英文版向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行;《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乌利希期刊指南》(UPD)、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国际检索机构的收录源刊。
学校教学质量良好,毕业生供不应求。以素质教育为统揽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以党员接待室为亮点的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实践,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学生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多次获得大学生“挑战杯”全国金奖、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一等奖等奖励,从2007年起在全国多个省市进入重点批次招生,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已连续9年超过90%。2000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3年,在重庆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学校荣获“优秀”等级,排名第一。办学 58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皆连,四川省副省长刘晓峰,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周哲玮,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孟凡超,首届中国“十大桥梁人物”何志军、孟凡超、谢邦珠、刘先鹏、孙云等在内的五万多名毕业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成长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交通战线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
学校面向世界各国招收留学生,与美、俄、加、德、英、法、日、澳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与海外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此外,还和非洲贝宁共和国阿波美卡拉维大学共建孔子学院。
学校发展取
得的显著成效得到了党和政府及社会的充分肯定,温家宝、李岚清、贺国强、钱伟长、陈至立等领导同志先后到校视察。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半月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特等奖”、“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6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面向未来,重庆交通大学将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遵循教育规律,适应社会需求,立足重庆,面向全国,突出交通特色,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为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交通行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努力把学校建成国内知名、国际上有一定影响、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历史沿革重庆交通大学自 1951年11月创办以来,经历了多次改换校名、多次变更隶属关系、多次搬迁校址的艰辛办学历程。
1951年 学校前身“西南交通专科学校”正式成立,隶属于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简称西南交通部)
1952年 西南交通专科学校改建 西南交通学校
1953年 西南交通学校更名为 重庆公路学校
1954年 重庆公路学校更名为 交通部西南公路学校
1955年 交通部西南公路学校更名为 交通部重庆公路工程学校
1958年 交通部重庆公路工程学校更名为 四川省重庆公路工程学校
1960年 成都工学院(土木系)、四川冶金学院(冶金系)、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水工系)并入四川省重庆公路工程学校,升格为重庆交通学院(当年成都工学院土木系个别资深教授因故未成行)
1960年土木系部分师生迁离成都合影1971年 重庆交通学院并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
1979年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恢复和增设一批普通高校的精神,交通部决定恢复重庆交通学院,并由交通部直接管理。同年5 月,重庆航务工程学校与重庆交通学院合并,学校本部从重庆建工学院迁出至重庆航务工程学校校址
1984年 学校陆续迁回重庆南岸七公里现址,重庆交通学院从此进入稳定、持续的发展新阶段
1986年 交通部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并入重庆交通学院
1999年 重庆交通学校、重庆交通科技学校(含重庆市交通技工学校、重庆交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并入重庆交通学院
2000年 学校由交通部划转重庆市,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重庆市为主的管理体制
2006年 教育部下发文件,正式批准该校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
学校现任领导校党委领导
党委书记刘 伦党委副书记唐伯明黄明周 直
校行政领导
唐伯明校长 王智祥副校长 黄明副校长 梁乃兴副校长 王昌贤副校长 易志坚副校长
校纪委领导
校纪委书记 李宝娣
对外交流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初期,我校便开始派遣出国留学生,随着学校的的不断发展,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范围越来越广,先后公派赴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挪威、瑞士、澳大利亚、丹麦等国留学及出席国际学术会议、考察访问、合作研究、援外工程等各类出国人员数百人次。
该校与美国堪萨斯大学、俄国圣彼得堡大学,德国汉诺威大学、越南河内大学签订有校际交流协议。
1987年该校开始聘请长期外国文教专家,迄今已聘50余人次。邀请短期讲学专家近130余人次,聘请10名外籍学者为我校名誉教授。
我校接受了美籍华人张剑潭先生、日籍华人宋永琨教授的专业书籍、期刊等数千册,定期接受德国港口工程协会赠送的专业期刊。学校自2004年开始面向世界各国招收留学生。
2009年3月25日我校首个孔子学院在贝宁科特努揭牌。国家汉办正式同意重庆交通大学与非洲贝宁共和国阿波美卡拉维大学共建孔子学院。3月25日,孔子学院揭牌仪式在阿波美-卡拉维大学校园举行,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翟隽和贝宁共和国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部部长阿比约拉为孔子学院揭牌。重庆交通大学首个孔子学院建立。
正在贝宁访问的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翟隽、中国驻贝宁大使耿文兵、贝宁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部长弗朗索瓦·阿比奥拉和阿波美-卡拉维大学校长科西·诺贝尔·阿瓦努等中贝宾客数百人以及我校代表出席了的揭牌仪式。中国新华社驻多哥分社、新华网、中国文化网、网易以及贝宁国家电视台和海湾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和网站对活动盛况进行了报道。
孔子学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其宗旨是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构建和谐世界,促进汉语教学和中外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其开展的业务包括:开展汉语教学;培训汉语教师,提供汉语教学资源;开展汉语考试和汉语教师资格认证;提供中国教育、文化等信息咨询;开展中外语言文化交流活动等等。
校徽释义重庆交通大学校徽分阴文版与阳文版
重庆交通大学校徽设计说明
1.以秦汉篆体“交大”二字变形组合,用对称均衡的形式美体现深厚的人文底蕴;同时,以线条的交叉象征各学科专业的融合渗透,展示重庆交通大学多学科综合发展的方向。
2.图形如多人排列,暗示“人人交大、交大人人”,又象征办学历史的代代传承。
3.箭状图形以向上的动感象征重庆交大的发展态势,如大鹏展翅,一飞冲天。
4.图形又如排列的雁阵,强调了纪律和团队意识。
5.图形还如一队划桨的水手,体现了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精神。
6.图形还可看作一棵青松,枝繁叶茂,象征事业的兴旺发达。也包含赞美培养国家栋梁之才的园丁精神。
7.在图形的底部,以“1951”构成平台,以适应视觉的平衡、稳定,也暗寓多年历史积淀所形成的发展平台。
8.在图形的外围饰以圆形环,上书“重庆交通大学”校名标准字体和英文全称,形成众星捧月之势,同时与国际接轨。
9.本图形内涵丰富,形式简洁,可铺垫多种底色以及阴、阳文交替,易于识别,方便制作,尤其适用于VI系统制作的要求。
重庆交通大学校徽标志使用规定
校徽是学校的视觉形象识别标志,是大学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标志形象和精神形象的集中体现,是学校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高度浓缩,也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经重庆交通大学2006年第六次校务会研究决定,自2006年9月18日正式启用重庆交通大学校徽标志,为保证重庆交通大学校徽标志的正确使用,特作如下规定:
1.本校徽图案是重庆交通大学唯一的校徽标志。
2.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校徽标志是一种无形资产,重庆交通大学为该标志的权利人。
3.重庆交通大学校徽标志标准图样版本由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制作发布并履行使用管理职责。
4.任何机构或个人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将该标志采用拆分歪曲、篡改等方式进行变形或变相使用,亦不得将该标志作为其他图案的组成部分使用。
5.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均不得为商业目的(含潜在商业目的)使用该标志。将该标志用于非商业目的时,须明显区别于商业行为,并不得与商业广告相邻使用。
6.重庆交通大学校徽标志使用管理部门对以下违规使用重庆交通大学校徽标志的情况有权责令其整改或停止使用:
(1)误用、滥用校徽标志。
(2)在使用校徽标志时不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字迹模糊,标志核 心元素不完整及变形或变相使用。
(3)在使用机构印发的任何资料中发现有校徽标志的不正确宣传,或利用校徽标志误导公众认为覆盖范围外的管理体系、产品、服务项目并影响重庆交通大学的声誉。
(4)使用机构或个人将校徽标志在与重庆交通大学无关的各类业务及各类宣传媒体上进行误导宣传。
(5)其它有损于重庆交通大学形象的使用方式或行为。
7.该校徽标志的解释权归重庆交通大学。
8.重庆交通大学校徽使用规定自本文发布之日起实施。
现今部分知名人士顾安邦
男,汉族,生于1935年,博士生导师,重庆交通大学教授。1957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土木系,同年分配到成都工学院土木工程系任教,1960年院系调整随迁重庆交通学院。曾任学院副院长。
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成绩显著,是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任交通部重点试验室重庆交通大学结构工程实验室主任;巫山长江大桥,、万州长江二桥专家组组长;任中国公路学会理事、中国公路桥梁结构学会理事;交通部专家委员会专家以及重庆市高等级公路指挥部、重庆鹅公岩长江大桥、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和安庆长江大桥技术顾问。
学术专长:桥梁工程 在大跨径桥梁的非线性、空间分析和施工控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并在国内几座具有世界水平的特大桥--万县长江大桥、广东虎门大桥和广西邕江大桥上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为我国的交通事业和桥梁工程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主要成果: 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国家、部、省市重大科研项目十多项,其中9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邕宁邕江大桥SRC拱桥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主研、分项负责人;9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大跨径钢管混凝土土劲性骨架钢筋混凝土拱桥收缩、徐变影响研究)--分项负责人、第一主研;98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桥梁工程(上、下)》--第二完成人;99年度交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万县长江大桥特大跨(420m)钢筋混凝土拱桥设计施工技术研究)--主研; 99年度茅以升桥梁大奖提名奖;97年度广西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分项负责人、主研;97年度交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项目负责人、第一主研。 高校统编教材"桥梁工程(下)"获交通部优秀教材二等奖。
2006年6月10日,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委员会第十五届颁奖大会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行。在此次颁发的6个不同类别的茅以升科学技术奖中,我校顾安邦教授荣获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奖项——桥梁大奖。截至目前,全国高校中仅有4人获此殊荣。
唐伯明
工学博士,我国道路工程学科第一位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任重庆市公路局副局长、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现任重庆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重庆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重庆市科协副主席,重庆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重庆市公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公路学会理事。
唐伯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人事部人才基金等30多项科研课题,出版专著、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部)。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研究和编制了《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等国家行业标准。2000年主持完成的国道319线黔彭公路优化设计项目,为国家节省投资6000多万元,荣获国家优秀质量管理奖、重庆市一等奖。2001年,完成的大件公路全面质量管理项目,为国家节省投资1500多万元,荣获交通部优秀质量管理奖;完成的行业攻关项目《水泥砼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荣获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并取得发明专利。2002年,主持完成的水泥砼路面修补新技术,荣获交通部优秀项目奖;通过鉴定的《超限运输管理对策研究》,《重庆市收费公路发展方向研究》等课题,对加强公路行业的管理及地方公路法规的完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004年,编写的《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荣获中国公路学会二等奖;主持研究的重庆市公路地理信息系统,荣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主持完成的新老路基结合部处治技术研究,荣获中国公路学会一等奖。2006年,主持完成的低造价县乡道路修筑技术研究,荣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公路学会二等奖。2007年,主持完成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防治技术与路面新结构研究,荣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三峡库区蓄水初期公路病害防治对策研究,荣获中国公路学会一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分析及防治技术研究,荣获中国公路学会二等奖;公路水毁防治技术研究,荣获中国公路学会二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道路工程技术的自主创新和发展,推动了新技术在工程建设行业管理上的应用,促进和加快了交通行业技术进步和发展。
2004年9月,唐伯明担任重庆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以来,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狠抓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学校成功更名重庆交通大学和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实现了重庆市自1993年以来连续13年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零的突破,成为重庆市直辖十年来唯一一所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高校,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为打造西部教育高地,推进重庆市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这期间,唐伯明作为学校“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专业带头人,由他领衔的“山区道路结构设计理论与筑路材料开发利用”团队,2007年被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确定为首批重庆高校创新团队;2008年,他又带领“道路与铁道工程”教学团队成为重庆市市级教学团队。
此外,唐伯明作为重庆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重庆市科协副主席,始终注重调查研究,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发挥了高级知识分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
无论是培养高素质人才,还是致力于交通科技创新;无论是时尚的城市轻轨,还是靓丽的两江四岸;无论是打造“半小时主城、4小时重庆、8小时周边”,还是服务三峡工程、造福库区人民,唐伯明始终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到直辖市“大开放、大发展”的宏伟事业中,被誉为重庆直辖以来最杰出的引进人才之一:1999年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00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2年被授予“重庆青年五四奖章”,评为重庆市政府“重大贡献引进人才”、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2003年,获重庆市最高综合性奖“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2005年获重庆市海外留学人员先进个人特别奖;2007年获“重庆直辖10年建设功臣”。
邵毅明
1955年11月生,工学博士,教授, 硕士生导师,教育部“交通运输”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交通运输”专业指导委员会道路运输分会副主任委员,是重庆市首届学术技术带头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重庆市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重庆市燃气汽车工程专家。主要研究领域及学术专长:车辆节能与污染控制、道路车辆交通安全、车辆设计。 近年来,完成 “柴油机燃油喷射准气化新技术的研究”等交通部、重庆市及横向科研项目二十多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重庆市交通委员会等奖多项。在国际刊物《 ATOMAIZATION and SPRAYS》和国际液体微粒化和喷雾学术会议上发表了 “Atomization Behavior of Fuel Containing Dssolved Gas”等多篇研究论文。在国内重要刊物和全国学术会议上发表了“柴油溶气喷射雾化特性试验研究--气体性质对喷雾的影响”等三十多篇研究论文。编著出版《高等级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夏利轿车检修300问》等专著和《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物流工程》等教材。
办学特色与学校精神
半个多世纪以来,广大交大师生秉承“严谨、求实、团结、进取”的精神,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立足重庆,面向西部,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造就了独特的学校精神。
学校因交通发展需求而建立,在发展交通科技和培养交通建设人才中不断壮大,逐步发展成为一所交通科研优势突出,专业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取得的一项又一项高水平研究成果,成功地解决了西部地区特殊环境条件下公路、水路交通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难题,为国家交通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学校的毕业生在西部交通行业具有广泛影响,西南地区6个省(市、区)的交通厅厅长、副厅长、总工程师多数毕业于我校;西南地区交通行业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中,我校校友占多数,特别是西藏自治区交通行业75%以上的高级技术人员是我校校友,长江沿线水运建设企事业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多数是我校毕业生。
在56年的发展历程中,从建校之初的川藏公路建设和金沙江水运开发到如今的山区高速路网和三峡工程建设,广大教师扎根西部、献身交通、攻坚克难,逐步形成了具有交通特质的情系西部、实干奉献、开拓进取的“铺路石”精神,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办学之路。学校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放在最基层”,根据不同时代的特点,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学生班级,延伸到学生宿舍,覆盖到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学生学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形成了鲜明的育人特色。一代代学子传承、弘扬“铺路石”精神,扎根基层,实干奉献,勇于开拓,在大西南的崇山峻岭、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铺路架桥,治河筑港,挥洒青春,建功立业,浇筑人民致富坦途。
学校院系设置
土木建筑学院
河海学院
管理学院
交通运输学院
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财经学院
外国语学院
人文学院
理学院
航海学院
应用技术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社会科学部
基础教育部
继续教育学院
专业学校按照“稳定与优化工科,强化经管与理科,扶持人文与社会学科”的专业建设思路,以优化学科与专业结构为重点,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建设品牌专业和优势专业群,形成了与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相符合的专业结构与布局。学校紧贴需求,设置并重点建设了新办专业,新办专业均具有学科基础,大部分在原有专业方向基础上发展而来,教学条件好,师资充足,教学质量有保证,学生满意。
学校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善创新”的原则,设计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和因材施教、全面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有利于人文素质、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各项保障措施得力,培养方案得到很好的执行。
重庆交通大学本科专业一览表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所属门类
学制
现属院部
80703
土木工程*
工学
4
土木建筑学院
080205Y
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学
4
土木建筑学院
80701
建筑学
工学
5
土木建筑学院
80901
测绘工程
工学
4
土木建筑学院
81701
工程力学
工学
4
土木建筑学院
71301
材料物理
理学
4
土木建筑学院
71101
理论与应用力学
理学
4
土木建筑学院
80803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工学
4
河海学院
70702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理学
4
河海学院
80801
水利水电工程
工学
4
河海学院
71401
环境科学
理学
4
河海学院
080106Y
地质工程
工学
4
河海学院
70703
地理信息系统
理学
4
河海学院
080705
给水排水工程
工学
4
河海学院
110104
工程管理*
管理学
4
管理学院
110201
工商管理*
管理学
4
管理学院
11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管理学
4
管理学院
110210W
物流管理
管理学
4
管理学院
81201
交通运输*
工学
4
交通运输学院
81202
交通工程*
工学
4
交通运输学院
110313S
航运管理
管理学
4
交通运输学院
81206
轮机工程
工学
4
航海学院
81301
船舶与海洋工程
工学
4
航海学院
81205
航海技术
工学
4
航海学院
8030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工 学
4
机电及汽车工程学院
80303
工业设计
工学
4
机电及汽车工程学院
080306W
车辆工程
工学
4
机电及汽车工程学院
080608Y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工学
4
机电及汽车工程学院
080307W
机械电子工程
工学
4
机电及汽车工程学院
080702
热能与动力工程
工学
4
机电及汽车工程学院
082229
汽车服务工程
工 学
4
机电及汽车工程学院
110203
会计学
管理学
4
财经学院
110202
市场营销*
管理学
4
财经学院
20101
经济学
经济学
4
财经学院
20102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
4
财经学院
8060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
4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80603
电子信息工程
工学
4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80604
通信工程
工学
4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50201
英语
文学
4
外国语学院
110206
旅游管理
管理学
4
人文学院
50302
广播电视新闻学
文学
4
人文学院
50408
艺术设计
文学
4
人文学院
50303
广告学
文学
4
人文学院
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理学
4
理学院
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学
4
理学院
081704
应用化学
理学
4
理学院
备注:*为国家管理专业
部分特色专业
土木工程专业:该专业是国内较早设立的以公路、桥梁工程为主的土木类本科专业之一。建校初期,学校设立了公路工程、桥梁工程等本科专业。该专业现设有桥梁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隧道与轨道交通工程、岩土与地下结构工程、建筑结构工程5个专业方向,培养以公路、桥梁、隧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为主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依托的学科基础有“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等4个重庆市重点学科、“桥梁与隧道工程”和“道路与铁道工程”2个博士点及“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有交通部“桥梁结构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结构工程”、“山区道路建设与维护技术”2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及“山区桥梁结构与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实验室(中心)。该专业依托的重点学科在大跨径拱桥设计与施工控制、长大隧道施工控制、桥梁新结构与新工艺、旧危桥加固改造等方面形成了显著的特色与优势,许多成果编入国家行业规范。该专业现有师资96人,其中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15人)、副教授3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3人,重庆市“名师奖”获得者1人,“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获得者1人,“重庆直辖10周年建设功臣”1人,“重庆市十大杰出青年”1人,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9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该专业始终重视发挥科研对本科教学的促进作用,注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每年举办的“桥模、建模及承重大赛”都成为校园科技活动的亮点,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赞誉,大批毕业生已成为西部地区交通行业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及高层管理人员。“桥梁工程”、“工程测量学”、“钢结构”和“隧道工程”课程为重庆市精品课程,“桥梁工程”是重庆市推荐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课程,出版省部级优秀教材2部,《桥梁工程》、《桥梁工程控制》、《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等5部教材被列为“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国工程院郑皆连院士为该专业1965届毕业生,是原交通部10所高等院校培养出的唯一一名院士。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该专业是国内较早设立的港口航道专业,从建校初期的水道与港口水工建筑专业发展而来。该专业依托的学科基础有重庆市重点学科和博士学位授权点“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教育部与重庆市共建重点实验室“水利水运工程实验室”和一级学科硕士点“水利工程”,拥有“重庆市高校水工建筑物健康诊断技术与设备工程研究中心”和“重庆市航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原直属交通部的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有目前国内高校中规模最大的港口航道实验基地,实验厅(室)面积1.8万平方米,试验场4.0万平方米。该专业依托的重点学科成果丰硕,完成的航道整治、港口、水电站、枢纽工程研究,涉及西南地区几乎所有通航河流或相关工程。该专业现有师资3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重庆市“名师奖”获得者1人,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韩其为和梁应辰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该专业特聘教授。该专业充分利用学科资源优势,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毕业生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近年来,该专业教师获各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编写国家统编专业教材10部,“港口工程学”和“航道工程学”被评为重庆市精品课程,“港口工程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交通运输专业:该专业设立于1982年,紧密结合交通运输的发展特点与社会需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强调基础理论,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社会急需的汽车运用与服务、交通运输管理与物流方向的技术及管理人才。该专业依托的学科基础有重庆市重点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和一级学科硕士点“交通运输工程”,拥有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交通运输工程实验室”,现有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及公路运输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1人。近5年,该专业在校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20余项奖励。该专业学生综合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生多数已经成为西南地区运输行业、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汽车检测与营销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或主要领导。该专业现有师资1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近年来完成各类教改和重点课程建设项目10项,编写国家统编专业教材7部。我校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在2009年评估中取得排名全国第十二的好成绩,进一步提升了我校该学科在全国的声誉和影响力。
工程管理专业:该专业设立于1984年,以重庆市重点学科及一级学科硕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重庆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西部交通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为依托,以工程项目建设管理、高等级公路运营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为特色,构建了注重理工基础和管理实际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现有师资1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3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及资助人员3人。该专业很多专业教师都具有丰富的工程项目管理经验,拥有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建造师或咨询师职业资格。专业实验室“工程管理模拟实验室”主要应用软件与市场同步,与企业应用对接。近年来,“工程项目管理”被评为重庆市精品课程,建成校级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16门;完成各类教学改革项目8项,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1项;担任了工程管理交通土建管理普通本科教材主任委员单位,出版教材14部,包括主编国家规划教材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