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大东镇

大东镇

一、历史沿革

椐民国《大埔县志》记载:旧为大产甲和白寨甲之一部分。民国以前,称大产、大塘头(亦叫塘市)。明朝嘉靖5年(1526年)在塘市曾设大产巡检司署。民国时隶属百侯区,建国后归侯云区管辖,1957年分出另立大东乡,1993年秋撤乡建镇改为大东镇。

二、基本情况

大东镇地处闽粤两省四县(平和、永定、饶平、大埔)八镇交界处,位于大埔县东部,是山、边、穷的革命老区,又是全省40个扶贫开发重点镇之一。全镇总面积99.2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21106亩,耕地面积7725亩(水田5591亩);有13个村,168个村民小组,5079户20171人,其中贫困户有690户3148人。2007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9812万元,农村人平收入4214元。镇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主要靠小水电收入,正常年景镇级机动财力仅有30万元。2007年计划生育率为94.88%,顺利通过了市级检查,并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07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三、组织建设

全镇有党支部22个,党员563人,其中农村党支部13个,党员388人;外出党员支部2个,党员102人。镇机关在册干部职工62人,其中行政在编干部23人。

四、教育教学

全镇有初级中学1所,14个教学班,师生832人;完全小学12所,68个教学班,师生1245人。近年来,投入1000多万元,兴建校舍14幢,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全面完成了11间薄弱学校(中学,中心小学,泮溪、富溪、白土、岩东、三坤、家荣、西坑、联丰、柘林小学)的改造,顺利通过了市级“改薄”检查验收。

五、基础设施

全镇交通方便, 2007年筹资736多万元铺筑泮溪村至富溪村、柘林村至福光村2条总长18公里水泥村道,至此全面实现全镇13个行政村公路硬底化目标。

大东镇
糊塘粄

六、支柱产业

镇村经济以小水电站为主,现有小水电站16座,总装机容量4715千瓦,2007年发电量约1258万千瓦时,年产值达527万元。“三高”农业以板栗为主,板栗是大东的特产,现有板栗面积8000多亩,其中已挂果4000多亩。在柘林村兴办了一个600亩的板栗示范基地,目前长势良好,并于2007年开始初挂果。

七、资源状况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产有:石灰石、石英石、玄武岩、铜矿等。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大,前景广阔:坐落联丰村的省级文保单位客家土楼——花萼楼享誉国内外;坪山千亩梯田风光旖旎;双电库区环境优美,尖缺两山陛临互衬、风景媚人;家荣龙洞、瀑布远近称奇。

八、边贸市场

有塘市路、新民路2条街道和官田坝、七斗2个开发小区,是相邻两省四县八镇山区人民的农副产品的集散地,逢农历二、七为墟日。主要农副产品有板栗、茶叶等。

九、地方特产

大东板栗

大东板栗闻名遐迩。板栗生产是我镇一特色项目。板栗果仁中含淀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以及维生素A、B、C、

大东镇
大东板栗闻名遐迩

B2等物质,所含蛋白质比大米高30%,脂肪比大米高20倍。栗子不仅可供食用,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它有健脾止泻、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等功效。目前,全镇已种植板栗面积9000多亩,投产面积6250亩,年总产量达到2105吨,产值1684万元,产品供不应求。大东镇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板栗专业镇。[2]

糊塘粄

原料:粘米、丙药、盐、水等。

制作:把粘米磨成粉末,把丙药和食盐放入适量的水中,再把丙药水倒入粘米粉中,不停地搅拌成浆糊状并在温火中蒸熟。

特点:软、韧、清、香、滑[3]

凤凰滚珠

原料:板栗、家鸡、盐等

制作:首先把板栗的壳、皮去干净,其次把板栗与家鸡一起放进煲里,加入适量清水,烧开后改用中火煲约15分钟左右,然后加入少量食盐等调味品,最后再煲约5分钟即可食用。

特点:甘、香、清、补

十、领导班子

蓝 欣 (党委书记、人大主席):主持党委、人大全面工作

张伟东(党委副书记、镇长):主持政府全面工作

(党委副书记):协助书记处理日常事务、分管党政办公室、政法、综治、维稳、信访、涉农调处、招商引资、教育、工会、关工委、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罗富健(党委委员、副镇长):分管水利、水电、三防、安全生产、财贸、物价、供销、商业、安监、质监和盐业工作。

管永能(副镇长):分管农业、林业、农机、畜牧、渔政、经管、扶贫、统计和老区工作。

丘潘琪(副镇长):分管交通、公路、海事、渡口码头和航道工作。

杨 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分管纪检、监察、政务公开、计划生育、医疗卫生、食品安全、药监、协管党政办公室。

丘石井(党委委员、人大副主席):分管人大、企业、侨务、统战和依法治镇工作。

廖昌鸿(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分管民兵、武装、城建、国土和环保工作。

蓝集良(党委组织委员):分管组织、人事、编制、老干、保险、人才所、劳动和社会保障、房改和住房公积金、移民、生猪管理工作。

(党委宣传委员):分管宣传、文化、体育、广播电视、邮政、电信、移动通信、民政、残联和殡改工作。

蔡广宁(党委委员、派出所所长):分管公安、司法、消防,协管综治、维稳、信访工作。

廖 丹(党委委员):分管青年团、妇联、科技、旅游、协管工会、关工委工作。[1]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大东镇区域概况

大东镇,古名程家集、东程集,民国初年改名大东镇,地处淮河下游动积平原,位于北纬33度45分一34度05分,东经119度一119度35分。全镇面积68平方公里,可耕地4.3万亩,辖12个行政村,一个场圃,3.8万人口。200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4亿元,财政收入260.64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980元。大东镇土地肥沃,气候宜人,交通便利,省道327公路穿镇而过,宁连一级公路、京沪高速、同三高速傍近交汇,西距涟水县政府12公里,北至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市80公里,东至盐城市100公里,南与周恩来总理故乡接邻。是涟水、灌南、响水、阜宁等县的农副产品主要集散中心,自古市场繁荣,工商两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以及特殊的优惠政策,大东镇又赋予了新的发展内涵。近年来,先后有韩国、日本、台湾等客商在此投资办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大东已成为国内外商家的投资热土。

大东镇下辖村:干东村 堂客村 瓦滩村 镇南村 王老庄村 皇圩村 施洼村 场北村 南严村 陈庄村 北严村

特色农业

大东镇
意杨培植林

大东镇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国平原绿化先进乡镇。辖下的马棚原种场一直是省市稻麦原良种定点制种基地和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培养的稻麦良种在全国籽种评比中一直名列前茅,推广辐射全国十余个省市。我镇生产的优质大米、三麦、花生、油菜、大豆农产品享誉国内外。现拥有年出栏10万头优质商品猪、上市100万只家禽养殖基地,千亩桑园、千亩鱼塘、千亩意杨和千亩蔬菜的生产基地,并拥有千亩苔韭示范园、新品意杨科技示范园[4]。

社会事业

大东镇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发达,中学、小学、幼儿园生员充足,师资力量雄厚,幼儿、少儿入园入学率100%;镇卫生院医疗条件较好,B超等检测化验设备齐全,农村合作医疗网络健全;全民健身活动普遍开展;其他基础设施完善配套[5]。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