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经

《灵枢经》主要内容及价值《灵枢经》(<noinclude>,英文意译<noinclude>),又称《灵枢》、《针经》、《九针》,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共九卷,八十一篇,与《素问》九卷合称《黄帝内经》,在针灸学上有的绝对权威。明代马莳编《灵枢注证发微》,是历史上全注《灵枢》的第一人。
案晁公武《读书志》曰:王冰谓《灵枢》即《汉志·黄帝内经》十八卷之九,或谓好事者於皇甫谧所集《内经·仓公论》中钞出之,名为古书,未知孰是。又李濂《医史》载元吕复《群经古方论》曰:《内经》,《灵枢》,汉、隋、唐志皆不录,隋有《针经》九卷,唐有灵宝注及《黄帝九灵经》十二卷而已。或谓王冰以《九灵》更名为《灵枢》,又谓《九灵》尤详於针,故皇甫谧名之为《针经》。苟一经而二名,不应《唐志》别出《针经》十二卷,是《灵枢》不及《素问》之古,宋、元人已言之矣。近时杭世骏《道古堂集》亦有《灵枢经跋》,曰《七略》、《汉·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篇,皇甫谧以《针经》九卷、《素问》九卷合十八篇当之。《隋书·经籍志》、《针经》九卷,《黄帝九灵》十二卷。是《九灵》自《九灵》,《针经》自《针经》,不可合而为一也。王冰以《九灵》名《灵枢》,不知其何所本。余观其文义浅短,与《素问》之言不类,又似籍取《素问》而铺张之。其为王大冰所伪讬可知。後人莫有传其书者。至宋绍兴中,锦官史崧乃云家藏旧本《灵枢》九卷,除已具状经所属申明外,准使府指挥依条申转运司选官详定,其书送秘书省国子监。是此书至宋中世而始出,未经高保衡、林亿等校定也。其中十二经水一篇,黄帝时无此名,冰特据身所见而妄臆度之云云。其考证尤为明晳。然李杲精究医理,而使罗天益作《类经》,兼采《素问》、《灵枢》。吕复亦称善学者,当与《素问》并观其旨义,互相发明。盖其书虽伪,而其言则缀合古经,具有源本。譬之梅赜古文,杂采逸书,联成篇目,虽牴牾罅漏,赝讬显然,而先王遗训,多赖其蒐辑以有传,不可废也。此本前有绍兴乙亥史崧序,称旧本九卷八十一篇,增修音释附於卷末。又目录首题鼇峰熊宗立点校重刊,末题原二十四卷,今并为十二卷。是此本为熊氏重刊所并。吕复称史崧并是书为十二卷,以复其旧,殆误以熊本为史本欤?
- ---出《四库总目提要》
目录叙ⅰ
卷之一1
九针十二原第一1
本输第二23
小针解第三43
邪气藏府病形第四52
卷之二81
根结第五81
寿夭刚柔第六93
官针第七102
本神第八113
终始第九121
卷之三146
经脉第十146
经别第十一194
经水第十二201
卷之四211
经筋第十三211
骨度第十四234
五十营第十五240
营气第十六243
脉度第十七246
营卫生会第十八255
四时气第十九265
卷之五275
五邪第二十275
寒热病第二十一278
癫狂第二十二288
热病第二十三298
厥病第二十四314
病本第二十五324
杂病第二十六326
周痹第二十七342
口问第二十八347
卷之六364
师传第二十九364
决气第三十373
肠胃第三十一377
平人绝谷第三十二379
海论第三十三382
五乱第三十四387
胀论第三十五391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399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404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409
血络论第三十九417
阴阳清浊第四十421
卷之七425
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425
病传第四十二429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435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441
外揣第四十五446
五变第四十六449
本藏第四十七459
卷之八475
禁服第四十八475
五色第四十九484
论勇第五十497
背腧第五十一502
卫气第五十二504
论痛第五十三511
天年第五十四513
逆顺第五十五517
五味第五十六520
卷之九525
水胀第五十七525
贼风第五十八530
卫气失常第五十九533
玉版第六十541
五禁第六十一551
动输第六十二554
五味论第六十三562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571
卷之十597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597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605
行针第六十七617
上膈第六十八621
忧恚无言第六十九623
寒热第七十626
邪客第七十一628
通天第七十二642
卷之十一653
官能第七十三653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668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678
卫气行第七十六702
九宫八风第七十七715
卷之十二730
九针论第七十八730
岁露论第七十九750
大惑论第八十763
痈疽第八十一771
灵枢经他校注书目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