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渗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什么是浸渗浸渗, 又称浸渍,浸透,渗透。在台湾及日本称为含浸。英文单词为impregnation,porous sealing。它是一种微孔(细缝)渗透密封工艺。将密封介质(通常是低粘度液体)通过自然渗透(即微孔自吸)、抽真空和加压等方法渗入微孔(细缝)中,将缝隙填充满,然后通过自然(室温)、冷却或加热等方法将缝隙里的密封介质固化,达到密封缝隙的作用。

可充当浸渗剂的材料有很多,如水、蜡、某些植物油、盐溶液(水玻璃)、金属、树脂。能在当代工业化生产里广泛使用的主要是水玻璃、金属、树脂。

水玻璃作为浸渗剂出现较早,多用于铸件的缝隙密封。其特点是价廉,含有大量的水,靠挥发水固化,因此收缩较大,合格率低。另外被其处理过的零件清洗不干净,生产效率低,浸渗场地脏。 现越来越多地被树脂代替。

金属作为浸渗剂主要指低熔点金属,如铜(铜合金)、锡等。在粉末冶金行业用得较多。

树脂作为浸渗剂出现的早期是某些合成树脂,有毒性。后来无毒的树脂出现,在铸件、粉末冶金件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其特点是粘度低(稀),渗透能力强,合格率高,生产效率高。被其处理的零件容易清洗,浸渗场地清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