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

[英]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fundamental
机械制造基础
强度
所谓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金属强度可分为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扭强度、抗剪强度等。
塑性:金属发生塑性变形但不破坏的能力
载荷:相当力
变形:物体形状的改变
硬度:指金属表面上局部体积内抵抗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或抵抗破坏的能力。
一、 布氏硬度 布氏硬度值在450以下的材料 用HBS表示 布氏硬度450--650 用HBW表示 150HBS10/10000/30 表示用直径10MM的淬火钢球在10000N载荷作用下保持30S测得的布氏硬度值150
二、 洛氏硬度 洛氏硬度值=C-H/0.002 H是压痕深度 C 是常数,当压头为淬火钢球时C=130.压头为金刚石圆锥时C=100
三、 维氏硬度
冲击载荷:指加载速度很快而作用时间很短的突发性载荷。
我们把材料在无数次交变载荷作用下而不破坏的最大应力值称为疲劳强度。
我们把经受107周次或更多周次而不破坏的最大应力定为疲劳强度。
晶体:指原子具有规则排列的物质,而非晶体其内部原子不具有规则排列。
晶格:金属原子在空间排列就可以用一抽象化的模型-空间格子表示。这种空间格子称为晶格。
金属中常见的晶格类型
一、 体心立方晶格
二、 面心立方晶格
三、 密排六方晶格
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熔合在一起。形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组元:组成合金的独立的、最基本的单元,简称元。
合金的组元通常是纯元素,但也可以是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既不分解也不发生任何反应的稳定化合物。
相:合金中凡是结构、成分和性能相同并且与其他部分有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
所谓组织,是指用肉眼或借助显微镜观察到的具有某种形态特征的合金组成物。实质上它是一种或多种相按一定的方式相互结合所构成的整体的总称。它直接决定合金的性能。
根据合金中组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合金中相的机构可以分为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
固溶体:合金在由液态结晶为固态时,组元间会互相溶解,形成一种在某一组元晶格中包含有其他新组元的新相,这新相就称为固溶体。
按排列形式不同
一、 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占据了部分溶剂晶格的结点位置而形成的固溶体。
二、 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分布在溶剂晶格的间隙中形成的固溶体。
固溶强化:由于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后引起晶格畸变。使其塑性变形的抗力增大,因而使得合金的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
图书《机械制造基础》书 名: 机械制造基础

作者:余承辉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1
ISBN: 9787532398560
开本: 16开
定价: 33.00元
内容简介本书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专业规划教材之一。主要内容包括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基础知识;机床夹具设计基础知识;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最为实用的相关知识,另外还介绍了先进的制造技术、数控技术、特种加工、高速切削加工等新工艺、新技术。
本教材适用于作为职业技术院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及数控技术等专业通用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学生、自学者和工作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第1章机械制造概述
1.1机械产品生产过程简介
1.2机械加工工种分类
1.3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1.4机械制造工厂的安全与环保常识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金属切削机床基础
2.1概述
2.2车床
2.3铣床
2.4磨床
2.5齿轮加工机床
2.6数控机床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金属切削基础与刀具
3.1金属切削基础知识
3.2车刀
3.3铣刀
3.4孔加工刀具
3.5螺纹加工刀具
3.6齿轮刀具
3.7数控刀具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机床夹具基础
4.1机床夹具概述
4.2工件定位基本原理
4.3工件在夹具中的夹紧
4.4专用夹具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车削加工技术
5.1概述
5.2车削加工方法
思考题与习题
第6章铣削加工技术
6.1概述
6.2铣削加工方法
思考题与习题
第7章磨削加工技术
7.1概述
7.2砂轮
7.3磨削加工方法
7.4先进磨削方法
思考题与习题
第8章齿轮加工技术
8.1齿轮加工原理
8.2齿轮加工工艺及方法
8.3齿轮的测量
8.4圆柱齿轮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及工艺分析
思考题与习题
第9章现代加工技术
9.1概述
9.2电火花加工
9.3电解加工
9.4超声加工
9.5激光加工
9.6数控高速切削
9.7电子束加工及水射流加工
思考题与习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