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恢复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记忆恢复现象体现了记忆存储内容的变化

记忆恢复:指识记某种材料后经过若干时间(一般为数天)测得的保持量,大于识记后即时测得的保持量。

它与保持量随时间推移而减少的遗忘曲线完全相反。

这种现象在儿童期比较普遍,随着年龄的增长,它将逐渐消失

两种假说:

1、抑制解除说认为:

识记后即时测验的保持量,其再认或回忆效果会受到识记时累积的抑制作用的损害,若干时间后测验,则累极的抑制作用解除,保持量上升。

2、整体联系说认为:识记之初,被识记材料之间尚未建立充分的联系,未能形成一个整体,故再认或回忆效果差;随时间的推移,材料间的联系日益丰富,整体性加强,便于再认或回忆,保持量随之上升

研究表明,识记材料难度的大小,材料内容意义联系的多少,对记忆恢复都有影响。儿童较成人更易出现记忆恢复。记忆恢复过程与遗忘过程并不互相矛盾,而是迭加在一起的。保持量取决于二者的综合作用。若是测验与识记间的间隔时间太长,记忆恢复现象会消失,被试会表现出明显的遗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