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波

作家李振波 男,1954年10月生,天津人。毕业于天津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现任职于天津新新药业公司,兼任现代文学艺术研究会《作家诗人报》研究员、中国当代青年作家联合会会员、《江南诗报》特约编委、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会员。主要业绩:1991年首篇散文《雨中的绿》,荣获天津《今晚报》举办的“我爱津城绿化美”征文佳作奖,散文《四委海棠》荣获1996年当代文艺新作汇展优秀奖,该手稿被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陈列馆正式手藏;散文《茉莉春香》荣获1999年“野草杯”全国青年文学大奖赛优秀奖,散文《梅魂》荣获由《散文百家》杂志社举办的“新世纪杯全国散文大奖赛”三等奖;散文《雨忆》荣获首届“新生代作家文学奖”三等奖。在《新作家》刊物发表的作品有诗《和你相遇的瞬间》,散文《相思曲》、《养花小记》;在《散文百家》杂志发表的散文有《文竹情》、《秋思》、《菊之瘦》、《想你在春季》、《残荷》、《红颜》、《留在心中的凝视》;在《野草》报发表的散文《黄叶的遐想》,在《新生代作家》报发表的散文《海棠情》。散文《秋思》,编入《跨世纪人吻》作品专集,散文《雨中的绿》入选《我爱津城绿化美》散文集;散文《雨之恋》入选《“华龙杯”全国精短诗文大赛作品选》,散文《菊之瘦》入选《散文百家》精华本《烛窗心影》散文集;散文《温柔也是一种美丽》编入《圆梦》散文集;散文《听雨》编入《世纪风铃》散文集;散文《茉莉春香》入选《天涯芳草——“野草杯”全国青年文学大奖赛优秀作品集》,散文《梅魂》入选新世纪杯全国散文大奖赛优秀作品选《重返伊甸园》散文集;散文《雨忆》入选《新生代文学艺术家作品选集》。并喜欢绘画书法。硬笔书法作品入选1997年第四届全国书法艺术作品展览,在参加1998年第二届“文华杯”全国硬笔书法段位大奖赛中被授予正书五段段位。主要业绩:入选由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一世纪人才库》(中文版)(英文版)。
汶川大地震勇士李振波,大校,邯郸魏县人。
2008年5月14日11时24分,汶川地震震中地带四川茂县上空4999米高度。空降兵某部15名勇士先后从一架大型运输机上惊险空降。这次空降举世震惊!一方面,茂县为高山峡谷地形,境内山峰多在海拔4000米左右,伞降难度很大,另一方面,各国空降兵跳伞训练通常在数百米高度进行,要在5000米左右高度实施伞降,世界军事航空史上少有。
11时47分,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第一个跳出机舱。他操作自己研制的灵活抗风的武装翼伞,带领14名空降勇士迅速飞向震中预定地域。
收伞,集结,机动。半小时后,李振波带领小分队与茂县县委、县政府取得联系,并担负起灾情勘察、情况上报等任务。
随后,他们马不停蹄向汶川进发。余震、泥石流、寒冷、饥饿像一只只猛虎时时可能夺走他们的生命。
伞降时他们每人负重20多公斤带5部电台两部卫星电话,却只给自己带了一点点伞兵干粮,走哪吃哪,有啥吃啥,碰到老乡就一起喝点稀粥。
“干粮一定要留在最困难的时候吃。”曾试跳研制空降兵5种新型伞、被外军称为中国重装空投之父的47岁的李振波,强忍饥饿把干粮让给别人,整整6天6夜只吃了半块干粮。

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星夜兼程。极度疲劳使队员们体力下降,感冒、发烧、烂裆,每一步行走愈发艰难。6天6夜,大伙儿相互鼓励,徒步走过2个县7个乡50多个村庄,及时上报大量灾情信息。行至汶川与茂县交界处的偏僻村庄牟托村时,队员们发现巨大的山体几乎全部滑下来埋住20多辆车,路上还滞留大量群众,河对岸的四川音乐学院的47名大学生受困,多数人受伤,一人伤势很重。此时,山体随时可能再次发生严重滑坡,把学生全部埋住。李振波赶紧把这一情况上报,并建议派直升机前来救援。
紧急开辟机降场!队员们勘察、选点,终于找到一块净空条件较好的平地。定好坐标,组织群众和对岸的学生马上平整场地,画出十字形的直升机联络符号,用对空电台与飞行员取得联系,引导直升机机降,运送物资,转送伤员。就这样,他们一路上共开辟直升机机降场地10处,引导伊尔运输机空投4架次。

行至七星关景区,队员们发现这里滞留了300多游客,断粮缺水,情况十分危急!“你们不能再等下去啦,现在就跟我们走!”李振波迅速勘察地形,并果断护送群众出山。当爬出险峻的大山望见通向外界的安全的大路时,群众在李振波的身后欢呼起来。队员们又赶紧用卫星电话给游客的家里报平安。一会儿功夫,300多名游客的家人都在第一时间获悉平安的消息。
15位伞降英雄身体和精神状态良好,仍然奋战在抗震救灾前线。让我们记住这些英雄的名字:空降研究所所长大校李振波,少校王君伟、于亚宾,四级士官雷志胜,三级士官刘志宝、殷远、王磊、任涛,二级士官郭龙帅、李亚军、赵四方、刘文辉、李玉山,一级士官向海波、赵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