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水闹端午
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清政府因石狮蚶江港所处的重要位置,特令开放蚶江与台湾鹿港对渡,并设立管理对渡事务的蚶江海防官署。蚶江由此成为大陆与台湾交通贸易的中心港口。因对渡而衍生的民俗文化流传至今,成为闽台经济文化交流史的宝贵遗产。随着贸易往来的密切,当时闽台两地的民间文化交往也十分活跃。尤其是每逢端午节,蚶江与台湾鹿港两地民众身着节日盛装,在海上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祈求风调雨顺。时值春夏之交,天气炎热,便驾船竞渡,追逐泼水,驱热消暑,祈求吉祥,寓为人与船的大洗礼。后逐步演变为通过泼水活动,倾吐思念、交融情谊。
至今,海峡两岸民间还流传着一首“对渡泼水”民谣——《欢喜船入港》:
“欢喜船入港,我君走船人,蚶江与鹿港,对渡来通航。海峡起风浪,隔岸等亲人,相思两地牵,盼君守空房。欢喜船入港,两岸心相同,盼君早归航,泼水喜团圆。”
石狮市文化馆馆长颜贻钊说,这项民俗活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一度中断,80年代以后逐步恢复。自此,蚶江“海上泼水节”活动从小舢板发展到小帆船;由过去男人的专项活动发展到年轻姑娘也参加;由十几艘船发展到上百艘,情趣倍增,场面也更加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