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圣安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耸立于大龟山的圣安寺,气势宏伟,飞檐斗角,金碧辉煌。夏日的阳光里,踏进寺院,那悠扬的《大悲咒》,平和的诵经声和缭绕的檀香烟,便将人带入浓浓的佛教文化氛围之中。依路而进,寺院可分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念佛堂、观音殿、万佛塔。

山门为圣安寺大门,仿颐和园内的佛香阁牌坊而建,共五门,又总称为智慧门。其山门前上书一对联:“水不在深洞庭百尺容纳四水,山非于高古刹千年普照三湘”,山门背面上又书一对联“云锁龟山佛地重光人夭喜,峰藏古寺道场再建衣钵传”,一字一句之中,道尽了岁月沧桑和佛教文化再度光大的喜悦。

踏着一步步的石基,便到了天王殿。天王殿是圣安寺的主要建筑之一,在中国近代寺院建筑中,独具特色。它由天王殿、钟鼓楼、藏经阁组成。殿内香烟缭绕,供有弥勒佛像,佛像袒背露腹,手掐念珠,笑口常开,弥勒佛像两侧,供着四大护法神将,俗称“四大金刚”,又称四大天王。雕像高大威武,造型线条优美流畅,栩栩如生。殿内佛笼背面还塑有韦驮神将,他史佛教中护法神,手持降魔杵,法像庄严,给人一种不怒而威的气势。

大雄宝殿耸立在天王殿与念佛堂之间,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将人自然融入一种庄严的气氛。殿内供三尊大佛。中间的佛是世人所说的佛教教主“释迦牟尼”、“释迦”是部落民族的名称,意思是“仁”、“寂”,合起来是“能仁”、“能寂”、“释迦族的圣人”,释迦佛左边拿宝塔的佛叫东方净玻璃世界教主药师佛;手上捧有莲花的称之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此佛引导人们修行念佛,命终之时归命西方极乐世界。大殿两角,一为文殊菩萨,另一为普贤菩萨,他们与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愿地藏菩萨合称为佛教中的“四大菩萨”,各表一法,形成我国佛教四大名山独特的佛教文化。依路而进,便到了念佛堂、观音殿。殿内咚咚有韵的木鱼声和法师们清悦的诵经声,顿时让人淡化了世间的烦愁和欲念。观音殿内的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观音菩萨跏跌坐像,是湖南最大的观音像,全身真金披身,造价昂贵,实乃古城岳阳一大绝景。

万佛宝塔健在大龟山山顶,亦为镇山之塔。在塔基上,右可俯视南湖美景,七座小龟山浮于水面,时浮时沉,栩栩如生;往左远眺洞庭,来往商旅船只白帆点点;正面鸟瞰巴陵城,整个城市尽收眼底。登塔一望,风景更是绝伦,使人流连忘返。

建成以后的圣安寺万佛宝塔将飞檐斗角,琉璃生辉。耸立于青山绿水之间,上指青天,下立灵山,巍然于天地人和之中。宝塔佛光遍散,灵气护身,实乃佛缘宝地。塔的第一层供奉释迦如来佛像一尊,塔顶供奉九千九百九十九尊小金佛像。小金佛像莲坐上刻捐赠功德者其名。塔的周围亭台楼榭、花草树木相互为衬托,境如西方极乐世界,美不胜收,僧侣团体每日于塔底共祈祷世界和平,国泰民安。礼塔者消灾延寿,拜佛者四季平安,来此观光者燃烛焚香、祈福膜拜,皆可感身心祥和,烦恼近除。

噫!前有“巴陵岳阳楼”,而今有“岳阳万佛塔”,但愿众生心存善念,积累功德。岳阳万佛宝塔愿天下人种一寸福田,德无量之厚报。

作为岳阳佛教中心的圣安寺,寺院的法师以弘扬佛教文化为己任,和合相处,为普渡众生,克服各种困难,坚持每年举办一届大型水陆法会,特别是2001年,在经费十分拮据的情况下,不仅新建了一座念佛堂,而且成功的举行了三个精进佛七,为期21天,来者踊跃,让人们看到了真正的古代遗风,同时,为促进佛教文化国际国内交流,寺院怀梵法师先后在1999年去韩国参访,2000年去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参访。数年来,他先后到广州、浙江、江西、湖北、上海、北京等地参访,与当地佛教协会,著名寺院进行佛学交流,取长补短,同时他还研究佛学经典,着手撰编了《中国佛学》等书籍,并正在攻读清华大学教学硕士学位。在加强佛教文化交流的基础上,寺院十分热情地接待了各级领导来访,先后有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大和尚、湖南省原政法委书记,现任省政协副主席李怡衡、湖南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局局长陈树林等各级领导前来圣安寺指导工作,为圣安寺弘扬佛教文化寄予了殷切期望。

不仅如此,圣安寺在营造浓郁地文化环境上作文章,提高寺院的文化品味。1997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自为圣安寺题写“山门”及部分殿堂匾额,著名书法家颜家龙、史穆及市内书法家纷纷前来吟诗作墨。

青山藏禅意,碧水流闲情,圣安寺的一什一物充满了浓浓的佛教文化意蕴。我们坚信,它将成为芸芸众生的一方净土,清泉般净化人们的灵魂,永远在岁月的长河中散发出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的灵光。

圣安寺

在衔远山,吞长江,南极潇湘,北通巫峡的洞庭湖畔,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岳阳。

岳阳,古称巴陵,又谓巴丘。相传尧帝时,巴山有巨蛇,人称巴蛇,吞食大象三年才吐出骨头,蛇出三峡,沿江遨游,途中残害生灵无数,尧派勇士后弈来到洞庭,经过殊死搏斗,斩杀巴蛇其骸骨堆积成丘陵。后人以此典故,称此地为巴陵、巴丘。古时又在此设州,谓之为岳州,今称岳阳。

岳阳以八百里洞庭湖泊而闻名于天下,洞庭湖位于湘北,容纳湘江、枝江、沅江、澧江这四江之水流往长江。

岳阳古城,有着千百年的人文荟萃,从古到今屈原、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苏东坡、范仲淹、郭沫若等等政治家、文学家在此登临诗赋,抒怀咏志,参禅悟道或刻碑作记。他们在这里留下了无数唐诗、宋词和历史文物。

古老的岳阳不仅有如此众多的社会名流汇聚一起,并且也有无数佛门巨匠在此弘扬佛法,佛教一代宗师--天台宗创始人智大师,一代著名画僧石涛大师 ,佛门泰斗八指头陀敬安法师,都在这古老的岳州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正因为有此许许多多的佛门赤子在这里弘扬佛法,使今天的岳阳佛教文化变得更加充实。翻开岳阳悠久历史的黄卷中,不难发现佛教文化在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特别是千年古寺--圣安寺更具代表性。

圣安寺创建於贞观年间(公元710年),距今已有1300年底的历史,位于岳阳城的南郊。根据《巴陵县志》记载:“圣安寺一统志,在县东南五里楞伽北峰,唐无姓和尚所住,杨凭建寺,柳宗元刻无姓和尚碑”。圣安寺坐落在龟山,又根据《柳宗元全集》记载,龟山原名楞伽山,初住锡圣安寺的僧人叫无姓法师。无姓法师德高望重,唐元和年间,《两税法》颁布实施者宰相杨炎,到岳州参访,而被无姓和尚的德才所折服。同一时期,京城行政长官杨凭也被无姓法师精湛的佛学造诣所感化,并使用巨资,大兴土木,扩建圣安寺。《柳宗元文集》还记载了尚书裴藏之、和州刺史张惟俭、信州刺史李公位等等朝廷官吏与无姓和尚之间的密切关系。由以上历史的记叙中可以看出,圣安寺在唐朝时对社会影响之大不言而喻。我们今天能够知道圣安寺辉煌的历史,在这里要感谢为圣安寺刻碑作记的唐代文豪柳宗元佛教大居士。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贞观元9年(793)二十岁中进士。唐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后人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一位与岳阳佛教结缘最深的人。

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与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在任十年之久,曾三度往返于长安、永州,从岳阳经过,多次游览洞庭湖,与圣安寺开山祖师无姓大和尚有着一定的情宜,无姓和尚圆寂后,在其岳父杨凭的托付下,先后撰写了《岳州圣安寺无姓和尚碑》、《碑阴记》并亲自书石。碑记上记载了圣安寺对当时社会的巨大影响。

然而,成住坏空乃自然规律,聚散离合为因果法则,圣安寺自唐无姓大和尚弘佛法后一直默默无闻,毁於何时,历史均无记载。直至公元1997年南岳高僧宝昙方丈携首席弟子怀梵法师来岳阳重建,圣安寺才又恢复了唐代时候的耀眼光芒,宝昙方丈年近八十,湖南湘潭市湘乡县人,六岁出家,曾参学於北京,教学於江苏,大半生常住于南岳。宝昙方丈为人耿直,持戒精严,海内外善男信女皈依其门下者难以计数,至今以化渡万千弟子,可谓“威德誉江湖,慈悲感四方”,他不但戒德圆满,而且为湖南的佛教事业作出了卓著的贡献。宝昙大和尚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人大代表、湖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以及南岳南台寺、湘乡云门寺、岳阳圣安寺方丈。自1997年以来,宝昙方丈舍巨资100万,在原址楞伽北峰征地100亩,由其弟子怀梵法师筹资千余万元,重建今天的圣安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