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额短刺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药 名】:刺额短刺鲀

【来 源】:为刺鲀科动物刺额短刺鲀的皮。

【功 效】:交通心肾、温肺定喘、通经下乳。

【主 治】:用于心肾不交、遗精、遗尿等,寒喘、产后缺乳。

【性味归经】:辛、咸,温。入肺、心、肾、膀胱四经。

【用法用量】:内服:干鱼皮煎汤,15一30克;或研粉入丸散。

【别 名】:抱鲀、刺乖、刺臼、辣龟(《中国药用动物志》)

【动植物资源分布】:主要分布于南海。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捕捉后剥取皮,洗净晒干备用。

【拉丁名】:Chilomycterus echinatus(Gronow)

【考 证】: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中药化学成分】:皮含大量蛋白、胶体物质。脑含2",3"一环腺苷酸一3一磷酸酯水解酶(2’,3’一cyclic -adenosin monophosphate-3-phosphoesterhydrolase)。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