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转移器件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电子转移器件

transferred electron device

基于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中的电子转移效应制成的实用性电子器件。1961~1962年,英国 B.K. 里德利等提出电子转移理论,1963 年 J.B.耿在研究半导体 GaAs 的特性时,观察到电流 - 电压特性的不规则振荡现象,其频率高达几千兆赫。经精密实验证实这现象就是上述的电子转移效应,因此电子转移器件又称为耿氏器件。不少化合物半导体中存在着多“ 能谷”能带结构 ,当外加电场增加到一定值时 ,电子能足够快地从低有效质量的主能谷转移到高有效质量的子能谷,且电子的速度随外加电场的增加而下降,即产生负微分电导,这就是电子转移效应。电子转移效应及其负微分电导可以产生微波振荡和放大,还可用以产生和处理高速脉冲信号,从而制成各种微波电子转移器件和高速逻辑电路。电子转移器件主要应用在微波遥感、通信卫星地面站和雷达等设备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