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跷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寸跷”俗称“寸子”,是河北众多的民间跷类舞蹈之一,多流传于满族聚居的承德地区各县和青龙满族自治县。据滦县张百湾村(满、汉杂居村)满族老人贺瑞臣传史说,“寸子”是清道光年间由御道的汉族民工所传。汉族寸跷,总长约60厘米,上部扁平,长50厘米,下部10厘米,呈圆柱状,顶端有“金莲小脚”。“寸子”传入张百湾后,表演者多为满族,呈现出鲜明的满族舞蹈特点。满族寸跷,总长近1米,上部扁平,50厘米,下部为圆柱体,约30厘米。两者表演风格不同。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