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干馍
干馍是兴平民间的一种古老食品,也是现在兴平城里有名的吃货。形状比乒乓略大而扁,吃起来干酥味美,老少成宜,别具风味。
据说,兴平干馍最早出现在兴平一个镇子上。这镇上住着一个姓周名原龙的青年书生。18岁时,父母给他娶了一个姿容秀丽、性情贤淑的妻子,名叫芳莲。不久父母先后去世,只剩下他们二人相依为命。原龙很好学,每日在寒窗前苦读。夏天读书时,芳莲为他搧扇;冬天读书时,芳莲为他生火;白天读书时,芳莲在旁陪伴;晚上读书时,芳莲按时给他端来美味的夜宵。在芳莲的精心照顾下,原龙心情很舒畅,读书长进也很快,年纪轻轻的就连闯了秀才、贡生两关,第三年就要去省城参加举人的考试。临行的前两天,芳莲心里想,丈夫要去考举人,给他带一点什么吃的,烙锅盔吧,怕放久了太硬;蒸蒸馍吧,怕放久了发霉。琢磨来琢磨去,她就下厨房做出了两种干馍,一种又白又干,香酥可口;一种黄亮油光,内加调料,吃起来越嚼越香。她又细心缝制了两条绣花的小口袋,一种干馍各装一袋。上路这一天,她提着口袋,一直把原龙送到村头十字路口,原龙接过馍口袋,拉着芳莲的手说:“我一定不辜负你的一片深情,这次去一定用心考好!” 芳莲说:“出门在外,无人照料,自己要当心寒暖!”就这样,二人依依不舍地分别。
原龙走在路上,有好吃的他不买,饿了就吃妻子烙的白干馍。 到了省城,鸡鸭鱼肉他也不买,仍然天天吃白干馍。临考前,他 又拿出另一袋黄色干馍,吃了一个饱。说也奇怪,吃了这种馍,精 神陡增,进考场拿起笔来,文思如同泉涌,不到一个时辰,就写 成了文章,第一个交了卷。发榜时,中了第一名。当新考中的举 人去拜谒主考时,主考官问:‘‘谁是周原龙?”周原龙说:“就是 我”。主考官又问:“你怎么答得那样快”?周原龙说:“进考场前 我饱饱地吃了妻子给我烙的干馍,精神觉得特别好,卷子也就交 得快。”主考官说:“啊,原来如此,干馍还有吗?拿一点来我看 看。”周原龙就回到住处拿来了千馍。主考官掰了一块尝了尝,觉 得很好吃,赞不绝口。原龙说:“主考大人既然爱吃这种馍,我以 后可以让妻子烙些给你送来。”主考官点了点头,他就退下了。 从此后,主考官逢人便提起这种干馍,它慢慢就有了一些名 气,人们还给它起了另一个名字叫“助考馍”。省城的官员也常常 派人到县上采购它。
做这种干馍不用酵面,用木杠子把硬面压到一定程度,做成 小馍放在鏊里,上面架木炭火烤,下面用麦草火煨。一锅只能做 三斤馍,要用文火烘烤一个小时才能熟。兴平县贾积厚家,几辈 人都能做干馍,手艺好,质量高。他家做的干馍现在还常拿到茂 陵等地,供国内外游客品尝。遗憾的是,尽管省、地、县有关部 门都到贾家作过了解,但这一风味食品至今只有贾家独户经营,全 部手工操作,远远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