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常绿阔叶林
在世界具有湿润和半湿润气候的地区,广泛生长着由各类阔叶林乔木组成的森林。在植被分类系统中,学者们根据其群落的生态外貌、区系组成等特点,将它们划分为常绿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雨林,季风雨林,红树林等几种不同的植被类型。在我国东喜马拉南坡的墨脱县发现了一种与上述各类型都不同的阔叶林,它作为东喜马拉雅南翼湿润山地植被垂直带的组建类型出现于铁杉带与常绿阔叶林带之间。垂直带位置及生态环境相当于亚热带湿润山地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根据该森林植被以春季集中脱叶换叶的半常绿阔叶乔木为建群种,群落除换叶期的一月外,终年保持常绿等许多独具的特征,我们将其划为一种新的阔叶林类型——半常绿阔叶林。它与Stainton在尼泊尔Arun,Tamur及Poknara所发现的半常绿林性质不同,后者实属热带性质的低山半常绿季风雨林。
就目前所知,半常绿阔叶林仅分布在东喜马拉雅—冈日嘎布拉山脉南翼以及高黎贡山北段之西翼地区。该地区正处在向高原内部辐合的印度洋暖湿气流所途径的要隘上,夏季爆发的强大印度海洋季风从孟加拉湾登陆后,即沿青藏高原东南侧低地向东北方向移动,当其抵至东喜马拉雅—冈日嘎布拉—高黎贡山这一马蹄形山环的坡麓,因受到山脉的阻挡被迫沿坡上升,从河谷上方或低矮的山口夺路北上。在这一过程中,季风所携带的大量水汽凝雨落下,并释放出凝结潜热,使该地成为北半球相同纬度水热组合条件最好的地区。在这里热带性质的常绿、半常绿季风雨林,远远超越了其应在的纬度位置,沿受湿暖气流强烈影响的雅鲁藏布江下游纵向谷地1100米以下的谷底向北一直延展至北纬29°30′附近,达到同类植被分布的最北限。在该谷地及其支谷的两侧山地上依序分布着中山常绿阔叶林、中山半常绿阔叶林、亚高山铁杉林、亚高山冷杉林、高山灌丛草甸和高山冰缘植被等垂直植被类型,它们共同构建了我国最完整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半常绿阔叶林即是该带谱所特有的标志性植被类型。
在东喜马拉雅南翼,半常绿阔叶林一般分布在海拔1800—2400米之间的中山带,这里正处在山地最高降水带的下段,气候湿润多雨,年降水可高达1500—2500毫米,但因降水主要受季风控制,所以该区气候具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5—10月是雨季,其年降水的81%,集中在此季;11—翌年4月为旱季,这时日照虽充足,降水比较稀少。特别是在旱季即将结束的4月底5月初,随着气温的升高,旱象十分明显。半常绿阔叶林即在这一时集中脱叶换叶,显然这是植被对上述恶劣气候的一种特殊的生态适应。
半常绿阔叶林是不同于常绿阔叶乔木、硬叶常绿阔叶乔木和落叶乔木的一种特殊植物生活型。该生活型植物在包括冬季在内的一年大部分时间里均不落叶,保持常绿的外貌,但是它在每年旱季结束雨季开始的交替时间(大致在4—5月份)集中换叶,时间持续月余。在此期间,树叶在短短十余天内全部落光,与此同时,新叶亦出,经过20天左右,树冠基本恢复绿色外貌。显然,它与常绿阔叶乔木多年生叶的非集中型换叶是全然不同的;而其换叶机制亦亦非如落叶阔叶乔木进入冬季休眠期的保护性落叶。半常阔叶林具有极其特殊的季相变化。在每年4—5月份的换叶期,其一层乔木树叶全部落光,群落酷似落叶阔叶林秋天的季相,地表积满枯叶,群落外观呈黄褐色。在此之后,新叶绽出,群落又因新叶为鲜红色而呈现出红褐色季相。新叶长满以后(6—7月),因大部半常绿阔叶乔木进入花期,群落则呈现出黄绿色季相。8月至来年的4月份,其树冠郁闭,色调由淡绿逐步过渡到墨绿。半常绿阔叶乔木果实大部在年底或翌年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