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城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冀州城址,是指河北省冀州市北关村西北500米处的一段土城遗址。从东北起,经北赵家庄村南向西南延伸,总长约4500米,最高处6米,顶宽10米,底宽30米。这段城址是建于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的冀州古城西北角的一部分。因年代久远,水土流失,土城残缺,起起伏伏,断断续续。

自西汉至唐朝,冀州城池兴废变迁,年代久远,文献无考。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增修,范围扩大。元世祖中统三年(公元1266年)修补过一次。明朝从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至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维修过11次。清朝自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至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维修过8次。其中明弘治而年(公元1489年)和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的两次维修把城围缩小;崇祯九年以前历代“筑土有墉”,以后逐渐改为砖修。

1993年7月15朱,河北省人民政府将冀州城址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