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稹

【胤稹】(1678——1735) 清朝皇帝。满族。爱新觉罗氏。康熙帝玄烨第四子。母孝恭仁皇后。康熙亲征葛尔丹时,胤禛奉命掌管正红旗大营。20岁,被封为贝勒,31岁,晋雍亲王。康熙驾崩,胤禛即位,为雍正帝。
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康熙间,封贝勒,进封雍亲王。多结党羽,在诸皇子争夺帝位中势最强。即帝位时,诸王分朋结党,统治集团严重分裂。为使“雍正改元,政治一新”,除去争夺皇位的剪兄弟,稳定了政局。为削弱旗主势力,将八旗军政大权尽掌己手。将六科给事中改隶都察院,削弱内阁和大臣会议权力,又于七年(1729)设立军机处,使成为秉承皇帝旨意、经办军政事务的国家中枢,使参与议政的满洲亲王、大臣成为虚曹。把康熙朝出现的密折制度化。在加强皇权的同时,继承康熙帝巩固边疆的未竟事业,笼络蒙古、西藏、青海地区少数民族上层,削除边疆的割据势力和平定动乱:二年(1724),平定青海卫拉特罗卜藏丹津叛乱,四年(1726)起,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逐步推行“改土归流”,改土官为流官,废除土司世袭制,设立府州县,对削除割据,促进各族人民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起了积极作用;五年(1727),支持西藏首领颇罗鼐平定阿尔布巴动乱,在西藏始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统领驻藏官兵,督导颇罗鼐总理藏务,使驻藏大臣遂成定制,十年(1732),派兵征服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大力整顿吏治,惩罚贪官,全面推行“地丁合一”(即“摊丁入亩”)制度,使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入市镇,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注重消除水患,鼓励垦荒,认真执行康熙帝“垦田令’,及推迟延年起科,取得较好的成效;采取措施逐步清除农奴制残余。为抵制西方殖民主义者通过传教士扩张势力,严格限制传教士的活动;先后与沙俄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恰克图条约》。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镇压苗壮等少数民族起义;兴文字狱,严格控制思想舆论。庙号“清世祖”。
雍正妃子
世宗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内大臣费扬古女。世宗为皇子,圣祖册后为
嫡福晋。雍正元年,册为皇后。九年九月己丑,崩。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四品典仪凌柱女。后年十三,事世宗潜邸,号格格。
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高宗生。雍正中,封熹妃,进熹贵妃。高宗即位,以世宗
遗命,尊为皇太后,居慈宁宫。
敦肃皇贵妃,年氏,巡抚遐龄女。事世宗潜邸,为侧福晋。雍正元年,封贵
妃。三年十一月,妃病笃,进皇贵妃。并谕妃病如不起,礼仪视皇贵妃例行。妃
纯悫皇贵妃,耿氏。事世宗潜邸,为格格。雍正间,封裕嫔,进裕妃。高宗
时,屡加尊为裕皇贵太妃。乾隆四十九年,薨,年九十六。谥曰纯悫皇贵妃。葬
妃园寝,位诸妃上。
世宗诸妃,又有:齐妃,李氏。事世宗潜邸,为侧室福晋。雍正间,封齐妃。
谦妃,刘氏。事世宗潜邸,
号贵人。雍正间,封谦嫔。高宗尊为皇考谦妃。懋嫔,宋氏。事世
宗,号格格。雍正初,封懋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