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毒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从1942年起,在日本浜名湖的蛤仔(Topes phi-lippinarum)及牡蛎(Ostrea)中,出现了所谓蛤仔毒(venerupin)的问题,实际是一种脏器毒(特别是一种肝脏毒),对热稳定,无免疫性,推测是一种胺。这种毒发生在早春,能在贝的胃腺及消化管中找到,但是贝毒的形成机制还不清楚。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生的贻贝毒及在日本丰桥市柳生川发生的蛤仔毒、牡蛎毒均与河豚毒一样,是侵犯运动神经的麻痹性毒,发生在夏季。贻贝毒是由大量甲藻类的膝沟藻属(Gonyaulax)和链藻属(Catenella)形成赤潮后的毒被贻贝摄取浓聚的结果。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