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凤
李白凤(1914-1978)原名李爱贤,笔名鹑衣小吏、李白朋、李逢、李木子、石山长。祖籍北京,生于四川,定居开封。我国现代的著名学者、书法家、篆刻家、作家、诗人、教授。青年时代在山东青岛铁路中学读书,后来以优异成绩考到北京民国学院学习,从这时起,他就热爱文艺创作,尤其爱写新诗,经常在上海《现代》、《新诗》等刊物发表文章,抗日战争初期,他创作的著名剧本《芦沟桥的烽火》,影响甚大。毕业后赴广西南宁任中学教师。1941年至1944年秋在桂林任中学教师,并经常同柳亚子、陈迩东、田汉、端木蕻良、尹瘦石、熊佛西等从事抗日文艺创作活动。端木蕻良、周之凤等为其篆刻撰序,题诗。创作出版《白凤印册》、《我怎样治印》、小说《小鬼》、《韩国少年》、《囚徒的爱与死》等,还发表了《寄奔星》、《诗与散文》等诗歌、评论作品,宣传抗日,并讽刺国民党的反动政策。。1944年5月同田汉、千家驹、熊佛西等出席桂林市文化界庆祝柳亚子58寿辰大会。1946年至1949年,在上海财政局任职,并积极从事文学艺术创作,发表大量的文章。经常在全国著名的《新诗》、《文萃》、《大公报》、《文汇报》和《新民晚报》等报刊上发表。不少诗是对国民党统治的黑暗和腐朽进行揭露和枰击,呼唤自由和光明。他还经常和臧克家等同志参加各大学的诗歌朗诵会,这时创作诗歌集有:《北风辞》、《彩旗谣》、《春天、花朵的春天》等。其中《闻一多全集》第四卷,收集李白风诗歌两首。解放后,先后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山西师范学院(山西大学前身)、河南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大学前身)教授。这时创作的诗歌先后在《诗刊》、《人民文学》发表。同时还发表了《苏联文学研究》等作品。1957年以后,致力于古文字学,古史和《周易》等研究。并继续坚持书法和篆刻,其篆刻尤精金方,出入周、秦之间,格调古雅。一生于文学、文字学、民俗学、 历史学和书画篆刻音乐等艺术的研究。出版有《李白凤印谱》、《东夷杂考》等。
李白凤诗选小楼
山寺的长檐有好的馨声
江南的小楼多是临水的
水面的浮萍被晚风拂去
蓝天从水底跃出
小笛如一阵轻风
家家临水的楼窗开了
妻在点染着晚妆
眉间尽是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