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宝山
书画鉴赏家马宝山(1911.1.25-2004.3.6)河北衡水南谢漳村人,16岁便只身到琉璃厂当学徒,从事碑帖书画鉴定收藏近80载,与京城许多著名收藏家、鉴定家、书画家,如袁励准、宝熙、罗振玉、张伯驹、陈半丁、张伯英、惠孝同、衡亮生、张大千、齐白石、溥儒、徐悲鸿、启功、徐邦达等先生是朋友。他参与了当代文物界许多有价值的书画碑帖的鉴定与收藏,过手买卖了诸如孙过庭《景福殿赋》、颜真卿《裴将军帖》、元代张 ……
戏曲家马宝山,清末民初即来津演出,在津拜王玉林为师,从此长期在津演出。他的嗓音宽厚响亮,善于鼻音,韵味醇厚,唱腔平稳。他和翟青山一样久占电台,1935年起即在电台播音,颇受听众欢迎,40年代后在特殊电台播音,1946年曾在天津第三台播音。
20世纪30年代,他在胜利公司灌制了七张唱片,有《唐二主探病》(人辰辙)、《小两口拜年》、《罗成算卦》(言前辙)、《鞭打芦花》(言前辙)、《忆真妃》、《紫罗袍》、《宝玉探病》(中东辙)
其中《忆真妃》取材子弟书,其形成要早于京韵大鼓同名曲目,基本按照原文演唱,诗篇中有“三郎甘弃鸾凤侣,七夕空谈牛女星”两句为后来京韵大鼓所无。这个段子霍树棠和刘兰芳都有录音,是研究东北大鼓的重要资料。马宝山由于长期在天津从艺,他的演唱比较平缓,一定程度上受平谷调影响,没有很多腔,但非常赋予感情。
《紫罗袍》即《张良辞朝》,摇条辙,由子弟书改编。马宝山的弟子孙玺珠擅演并留有录音,马的这张唱片相对较为难得,尤其是他其中带有话白,更是研究马之艺术难得资料。
20世纪40年代起主要在书场中表演大书,夏季经常在天祥屋顶、中国屋顶演出大书,如《刘秀走国》、《五女七贞》等书目,且能与陈士和同台说书,可见其大书的功底。在过去天津的杂耍园子里能表演大书的除陈老外,只有他与马连登、刘文斌等区区数位。他经常演出的大书还有《回龙传》、《巧合奇冤》、《下南唐》、《三侠五义》、《十粒金丹》等等。
他解放后参加了和平区书曲队,晚年留有一些唱段,我听过的有《密建游宫》、《杨八姐游春》和平谷调《鲁达除霸》。曹福庆于40年代后曾为其伴奏
作家马宝山蒙古族,蒙古名叫布和敖斯尔,1948年10月出生于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1965年8月参加工作,1971年在内蒙古师范学院美术系进修,1981年在包头师专中文系文学研究班深造,2003年在鲁迅文学院第二届高级研讨班[主编班]学习。七十年代末开始文学创作,至今以出版的著作有中篇小说集《家园》,精短小说集《流泪的太阳》,《流泪的太阳》在全国微型小说学会1985-1996年度微型小说个人专著评选中获奖。
七十年代集中写中短篇小说,九十年代后期热心于小小说创造作,至今已写出三百余篇小小说。其中有近百篇小小说先后被《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小小说选刊》和《微型小说选刊》以及国际文化出版社,中国文学出版社,北京新华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青海人民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等几十家出版社出版的各种选本、选集、精品文库、小小说排行榜刊载,连续入选1999年至2003年由漓江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小小说年选系列,特别是近几年马宝山的小小说走向海外,走进英国、法国、加拿大、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1996年和2002年两次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最高文学奖--自治区文学创作第五届和第七届“索龙嗄”奖。另外还有其他各级各类奖项三十多个。1996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授予其“自学成才”称号。
2002年获得由中国作协,文艺报、《百花园》、《小小说选刊》共同评选中获得“中国当代小小说风云人物(1982-2002年度)小小说星座”奖。
2003年10月荣获首届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
马宝山及其著作为辞条,已收入《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名人录》、《世界优秀人才大典》、《内蒙古当代作家传略》等十几部辞典和史书。
马宝山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包头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鹿鸣》杂志社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