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纽
印纽
即“印鼻”,亦称“印首”。印章顶部的雕刻装饰叫做“纽”。古人印玺随身携带;或佩于腰,或系于臂,因而就在印章顶部钻个圆孔,用绳子将它穿系起来。或者随其所好,在印顶刻上简单的形象,作为装饰,于是就产生了“印纽”。许慎《说丈解字》说:“纽,印鼻也。”最初印纽的形式非常简略,有的只在各种形状的印顶穿个圆洞。以后在封建社会,统治者利用印纽的不同兽形来显示职位官阶,以别尊卑。秦汉六朝以来,官印多用纽制。有螭、龟、天禄、辟邪、虎、狮、象、驼、豸、羊、兔、凫、蟾、蛇等。按规定皇帝、皇后的玉玺才能“纽用螭虎”,其他各层官员的纽制,据应劭《汉竹仪》所载:诸侯王,黄金玺,橐驼纽;列侯,黄金印,龟纽;丞相、太尉等,黄金印,龟纽;二千石,银印,龟纽;千石、六百石、四百石至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鼻纽,等等。至于民间私印,却不受这种官印纽制的束缚,根据个人爱好,雕刻多种多样的印纽形式。
印纽雕刻艺术古玺印的纽制形式颇多,且由汉代以下,历代皆纽制作为地的象微或区分官位的高低,如今已是民主时代,无所限制,一般人皆喜好龙纽、狮纽,果真是「民皆佩绶,各服所好」。印纽粗略可分为立体纽、博古纽等二大类:一为立体纽:
1.动物纽:有古兽纽,如螭、龙、凤、麒麟、辟邪….等,有普通动物,飞禽、走兽、昆虫、鱼介等。
2.植物纽:瓜、果、花卉等各式植物。
3.人物纽:仙、佛、历史人物等。
4.混合纽:人、动物、植物巧妙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