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所谓的“英国病”,是指在二战结束后,英国经济出现的滞涨状态,而且这种状态持续了近三十年,被一些经济学家戏称为“英国病”。( 本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英国在世界列强中的实力地位下降,人们通常称它作“英国病”或英国的衰退。)

“英国病”的出现还有着复杂的背景。战后的英国奉行凯恩斯的市场供求经济学说,无论在什么阶段,政府都喜欢用凯恩斯经济理论来解决。不错,在战后的一段时期内,凯恩斯主义的确帮助英国解决了不少问题。在就业、投资、国家干预等问题上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成为英国各界政府挽救经济的法宝。然而这种过于迷信的崇拜,让英国经济策略变得单调,缺乏针对不同经济问题的灵活性。而且最致命的是,政府受到了凯恩斯主义的诱导,忽略了社会基本矛盾,而将注意力单纯放在了供求关系上,为国家的经济安全埋下了重大的安全隐患。

英国学者萨姆,艾伦诺维奇说:“英国发展不快,生产率低,增长速度慢,实际收入增加不多,支配世界已不可能”、“相对衰退不可避免’。戴维•科茨和约翰•希拉德说:“自19世纪末以来,所谓‘英国病’,已经广泛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每一个领域”,“几乎所有舆论都认为情况不妙,衰退加剧”有人则把“英国病”和19世纪欧洲病夫土耳其相比。

“英国病”的症状,从纵向看,表现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缓慢。从横向看,表现为英国在世界的经济地位日趋下降。对“英国病”根源,国内外学者众说不一。有的强调:“深植於国家的社会结构和精神环境之中”。有的强调导致衰退的不同政治、经济因素。

撒切尔夫人针对传统经济政策的弊端,采取以货币学派为主的综合治疗“英国病”措施,取得了经济发展的明显成效,使“英国病”症有了缓解。

不得不承认,倘若英国没有及时出现一位如此果断的首相,恐怕"英国病"迟早会将英国推入坟墓。

一个创造了历史奇迹的人,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11年来,英国经济在撒切尔的精心扶持下逐渐壮大,困扰英国几十年的"英国病"也基本治愈。尽管撒切尔在职期间对于一些政策的制定缺乏考虑,但她所制造的"撒切尔奇迹"永远被保留在历史最光辉的篇章中。她为了党内团结而不惜牺牲自己政治生命的气节,更是让许多人感动。直到今天,人们提到英国还会想到那位有着坚定笑容的女首相。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