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竹茶
玉竹茶
【出处】《食物中药与便方》
【组成】玉竹、秦艽、当归各9克,甘草3克。
【功用】养阴润肺,祛风除湿,和血。
【主治】风湿性心脏病。
【制法】按上述药物用量比例加10倍量,研成粗末,每取30~40克,放热水瓶中,冲入半瓶沸水,旋紧瓶塞,10~20分钟后即可饮用。
【宜忌】湿阻中满及大便溏泄者慎用。
【按语】玉竹功擅养阴润燥,常用于肺胃阴伤之证。《本草便读》指出:“萎蕤(玉竹别名),质润之品,培养肺脾之阴,是其所长……如风热风温之属虚者,亦可用之……以风温风热之证,最易伤阴,而养阴之药,又易碍邪,唯玉竹甘平滋润,虽补而不碍邪,故古人立方有取乎此也。”玉竹含铃兰苦甙、铃兰甙以及山奈酚甙、槲皮醇槲和维生素A。王竹的铃兰甙有强心作用,小剂量可使心搏增速和加强,大剂量则相反。本茶用玉竹配祛风湿的秦艽、和血的当归、调和诸药的甘草,对于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有辨病与辨证兼顾之义。
玉竹Rhizoma pollygonati Odorati
(英)Fargrant Solomonseal Rhizome
别名萎蕤、铃铛菜、竹根七、玉竹参。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 的根茎。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65cm。茎具纵棱。叶互生,椭圆形或狭椭圆形。先端钝尖。花序腋生,有1~3花,栽培者可多达8朵;总花梗长1~1.5cm;花被筒状,长1.5~2cm,裂片6,白色或顶端黄绿色;雄蕊6,花丝近光滑至有乳头状突起。浆果熟时蓝黑色。花期4~5月,果期8~10月。
采制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至柔软后,反复揉搓,晾晒至无硬心,晒干;或蒸透后,揉至半透明,晒干。
性状根茎长圆柱形,略扁,少有分枝。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具纵皱纹及微隆起的环节,有白色圆点状的须根痕,茎痕圆盘状。质硬而脆或稍软,易折断,断面角质样或显颗粒性。气微。味甘,有粘性。
化学成分根茎含玉竹粘多糖(odoratan)及4种玉竹果聚糖(polygonatum-fructan-O-A,B,C,D),还含吖丁啶-2-羧酸(azetidin-2-carboxylic acid)等。
性味性寒,味甘。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其它 可入菜,煲汤最佳。 与适量石竹冲泡同饮,称为“阴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