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鸿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林鸿溢 男,1936年1月生,福建莆田人。196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学系,现任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博士后合作导师,纳米材料学科带头人,纳米技术实验室负责人,国防科工委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纳米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术委员,清华大学纳米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1961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完成前沿学科“半导体电子自旋共振研究”等多个课题。在《物理学报》上发表我国第一篇ESR实验研究论文,合作研制我国第一个Gunn体效应器件和我国第一个毫米波硅雪崩器件。1978年至今在北京理工大学任教,从事凝聚态物理和微电子学研究与教学,技术领域涉及新材料、微电子、传感器和纳米技术等。先后主讲9门课,先后主持国防科工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航空科学基金委等多个研究项目。研究成果“金刚石薄膜特性及其应用”获机械电子部兵器科学研究院二等奖:“非晶态硅表面,界面及微结构研究”通过机械电子部部级鉴定,获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纳米半导体研究”获中国兵工学会二等奖;“加速度传感器研究”获部级科技进步奖等20个奖励证书。在《半导体学报 》上首先把“分形理论”引入无序半导体体系,在《电子学报》上首先提出“纳米电子学”新概念。1990年应邀赴日本任东京Noko大学电子信息系客座教授。先后赴美国、法国、西班牙、日本、缅甸、新加坡等国和香港特区访问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著有《固体物理学》、《分形论-奇异性探索》等7部著作,在国内外发表约160篇学术论文和数十篇普及性科技文章,拥有众多读者。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