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坝乡

1、贵州省印江县中坝乡中坝乡位于铜仁地区印江县城西部;素有印江“西大门” 之称,东与峨岭镇接壤,西与德江县毗邻,南与思南县交界,北与杉树乡相连。乡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 7.5公里,海拔400米。辖中坝、小河、夫子坝、大田、堰塘、陈香、富华、大坑、蔓疱、天池、土黄、土岩、双龟、魏家、杨家、官家、虹穴、罗星 18个行政村,148个村民小组,4470户;17257人(其中农业人口 16871人)。

全乡国土总面积为 67.29平方公里,耕地 8638.14亩,人均耕地仅0.5亩。乡聚居着汉、苗、土家族三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60%以上。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素质不高、开发历史较短等原因,严重制约了中坝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导致全乡的经济十分滞后,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是全县至今唯一没有解决温饱的乡,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 100个一类重点扶贫乡镇之一。
中坝乡属黔东北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全境以山地为主,占80%,境内日照时数 1340小时,全年有效积温6144 °,月平均气温 I6.8 °,一月平均气温5.5°,七月平均气温27℃;全年无霜期295天,年降水量为120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热同季,四季分明,适合多种经济作物、经济林木生长和多种动物繁殖,资源十分丰富。
2、甘肃省礼县中坝乡中坝乡位于县中部,总面积134.19平方公里,耕地3.07万亩,总人口15482人,有行政村17个,机关驻地集场坝(北纬34°03′,东经105°00′),距县城30公里。
1941年始置碧玉乡,1983年恢复中坝乡建制。1949年为中坝乡,1958年建立中坝人民公社,该乡呈不规则长方形,地势西高东低,北面崇山峻岭,地陡土薄,有稀疏的灌木丛。碧玉河由西向东横穿其境,形成的河谷川地地势平坦,有效灌溉面积2660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洋芋为主,蚕豆、洋麦、荞麦、大豆、燕麦等次之。1990年粮食年总产3684.83吨,工农业总产值285.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5.7元。
花椒、核桃为该地特产,并有竹木编织(尤以竹席闻名)。
礼县第三中学1所,小学25所,在校师生2000余人。乡有卫生院,村有医疗站。全乡有一半村可通汽车。
有集贸市场,山货交易较为活跃。
3、湖北省房县中坝乡中坝乡地处房县西部边陲,是一个集老、边、穷于一体的贫困乡,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乡政府驻邓家院,人口10284人,面积261平方千米。辖14个村委会:褚河、宝石店、麦浪坪、龙滩、上坝、谭峪、三池、龙驹山、湖湾、中坝、章湾、贯沟、下坝、三溪沟。
实施整村推进战略以来,不少贫困户依靠党的富民政策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但仍有部分贫困户因为智力、病残等种种原因摆脱不了贫困,有的仍居住在茅草屋中。他们的生活生存条件时刻牵动着党委、政府的心,本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按照“居者有其屋”的要求,该乡年初迅速启动了“消茅工程”。为了将这一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办好办实,该乡一是摸清底子,建卡立档,确定好对象。乡党委、政府派出10专班,进村入户调查,了解贫困户的居住情况、生产生活情况,严格按照上级标准核准对象,建卡立档,一式5份。扶贫办也派出核查专班,抽查督办,抓好服务。二是加强领导,强化责任,一对一帮扶。采取党政领导、驻村干部、相关乡直单位负责人一人负责一户“茅屋”户的消茅工作,并制定奖惩措施,层层分解落实“消茅”工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三是强化措施,明确责任,多部门联动。土管、林业等部门制定优惠政策,减免各种费用,简化办事程序和手续,为“茅屋”户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兑现补助资金,给消茅工作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2005年中坝乡28户“茅屋户”已全部住进了新房。
中坝乡三池操家垭,1971年经省地质十三队普查,该地石煤远景储量906万吨,发热量为1624?2899大卡/公斤,平均发热量2500大卡/克,经过对2号煤层地表槽探工程的揭露和少量老窿观察,采集样品,进行光谱分析化验,石煤中伴有五氧二化钒(V2SOS),品位达1?1.3%,含钼(MO)0.01?0.06%,若分别以0.7和0.03的含量计算,906万吨的石煤中含有五氧二化钒6.3万吨,属中型钒库,含钼0.27万吨,属中型钼矿床,1990年到1992年由陕西煤田地质公司186队承担,又对该矿进行了详细勘探。通过831?43m的峒探和350个采样化验,已探明三池煤田最厚煤层17.10m,平均在10 m以上,平均发热量2000大卡/公斤,获C级储量73万吨,E级储量500万吨以上,具有较大的开采价值。拟定建一矿二厂,其中:煤矿年产煤6万吨;坑口火力发电量为6000KW,钒厂年提钒300吨。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6900万元,利税1140万元。
4、四川省西昌市中坝乡[1]中坝乡位于西昌市西南,安宁河谷平原尾段,距市中心35公里,东邻安宁河与黄联关镇隔河相望,西靠磨盘山与磨盘乡山水相连,南与阿七乡接壤,北与佑君为界,幅员面积3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489米。全乡有耕地12395亩(其中1335亩旱地,11060亩水田),全乡现有人口9680人,其中农业人口9379人,居民以汉族为主,有少量彝族、回族。根据市委、政府机构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乡党委、政府认真地进行机改工作,开展竞争上岗,乡机关分设党政、财税、农业生产、社会事务四个办公室,乡机关现有在编人员30人,其中事业在编人员8人,行政在编人员21人,工人1人。

[1]中坝乡辖山嘴、马厂、大树、大中、麻地5个村民委员会,41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大树村二组。中坝采石场(开采石灰石矿)是中坝乡的支柱企业,中坝乡的4家个体印刷业发展持续上升,业务拓展到省内外,彩塑厂市场继续得到巩固和拓展,发展势头良好。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总产量达5669吨;经济作物主要是油菜、胡豆、蚕桑、烤烟、洋葱、胡萝卜、石榴等。大棚蔬菜已试种成功;传统养殖业发达,全年出栏生猪18045头,建昌鸭244780只,鲜鱼86000公斤。
[1]农民增收、财政增收的唯一出路就是实现产业化,开展产业结构调整。本年度乡党委、政府下大力气加快了全乡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新栽速成桑500亩,烤烟425亩,洋葱1300亩,发展优质稻2000亩,石榴现已发展到近2000亩,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
[1]中坝乡下辖村:
山咀村
马厂村
大树村
大中村
麻地村
[1]中坝乡特色农产品: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烤烟,洋葱,胡萝卜,石榴,蔬菜,生猪,建昌鸭
[1]中坝乡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9169
男
4715
女
4454
家庭户户数
2325
家庭户总人口(总)
9128
家庭户男
4688
家庭户女
4440
0-14岁(总)
2653
0-14岁男
1341
0-14岁女
1312
15-64岁(总)
5876
15-64岁男
3064
15-64岁女
2812
65岁及以上(总)
640
65岁及以上男
310
65岁及以上女
330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8794
5、陕西省石泉县中坝乡中坝乡位于石泉县西南部,距县城25公里,西与西乡县接壤,国土面积78平方公里。全乡辖7个行政村,4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723户,人口6234人。全乡总面积7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2006亩,其中水田3917亩。全乡7个村通公路,中坝至曾溪、熨斗公路已全面打通,移动电话覆盖率达90%,村村通电,乡机关、学校、卫生院已开通电信宽带。
中坝乡传统农业生产稻谷和玉米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有油菜籽和烤烟;林业以绿茶、银杏、核桃、板粟、松、杉、柏等为特色;矿产资源有大理石和石煤;牧业以牛、羊、猪和蚕桑并举。
境内有著名的中坝大峡谷,分大峡谷、小峡谷和牛心石峡,长7公里,深达700米,在峡谷入口处有万年迎客古松和娘娘庙及聚宝石窝。山上有溶洞名曰神仙洞,前后两厅式,可容千人以上。峡谷中段的峡口电站大坝奇险壮观。峡谷上出口,有建于嘉庆年间的百步石梯和直径达2.5 米的空心古银杏树。峡谷其最宽处不过50米,植被茂密,进入则真正领略到“一线天”的真实美景,使人流连不舍,是避暑休闲的最佳去处。中坝乡大峡谷和熨斗燕子洞及喜河电站库区可形成石泉一日游――南线景区。
全乡有小学3所,其中完全小学1所,教职员工44人,在校学生人480人。卫生院、计划生育服务站和村级卫生室、计划生育服务室一应俱全。
近年来,中坝乡党委、乡政府紧紧围绕 “经营绿色、建设绿色安康”经济发展战略,根据本乡特点,确定了“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这一主线,提出了中坝乡发展的路子:“产业抓蚕桑,项目抓旅游”。使中坝乡经济发展迈上快车道,种植烤烟900亩,桑园3000亩,银杏20万株,茶叶800亩,畜牧业大户200户的规模。2008年,农业总产值3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60元。
目前,后合乡级公路提等改造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国家南水北调水土保持项目已启动实施,天然林保护及退耕还林进一步实施,这些项目的建成,为中坝创造一个更为优越的投资环境。中坝大峡谷已有西安热点公司加紧施工,确保在2009年“五一”前建成广大游客自然生态观光旅游的理想地。特别是中坝乡盛产银杏、茶叶、大理石、石煤,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商机。[3]
6、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中坝乡【基本概况】 中坝乡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西南面,东南与总发乡、啊喇乡接壤,西南与云南省永仁县永兴乡交界,北面与仁和镇、前进镇、太平乡毗邻。海拔1200米至2735米,由低到高。气候属河谷、半山区、山区三阶梯式立体气候,平均气温20℃。辖大纸房、学房、中坝、团山4个行政村,64个村民小组。面积103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8532亩,其中:水田7235亩,旱地1297亩。林地104489亩,森林覆盖率72.42%。乡政府驻地位于中坝村沙沟箐,距仁和区政府10公里。
【人口与民族】 2005年全乡总户数2775户,总人口10112人,其中:男:5421人,女:4691人;非农业人口218人,占总人口的2.2%;农业人口9768人,占总人口的97.8%;有汉、彝、回、傣、纳西等民族,民族人口638人,占总人口的6.3%;2005年末共出生人口89人,死亡8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68‰;计划生育率95.5%。
【经济发展状况】 2005年全乡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044万元。农业总产值3264万元,其中:种植业1799万元;林业136万元;养殖业1234万元。乡镇企业81个,实现企业总产值7903万元;利税525.2万元;工业总产值1311万元;企业增加值2971万元;第三产业产值1496万元。
粮食总产量4062.8吨,同比增长2.85%;蔬菜产量15000吨,同比增长1.35%;生猪出栏10613头,同比增长1.45%;水果产量852吨;肉类总产量1066.3吨,同比增长-1.08%;家禽出栏44929只,同比增长5.91%。
完成财政总收入240万元,其中:本级财政收入125万元,完成预算内收入125万元,预算内支出472万元,预算外支出115万元。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3891元,较上年增加311元。
【生态谷建设】 启动了“生态谷建设”规划,河道两岸种植笋材两用竹210.5亩,4737株,荒山绿化造林289.5亩,全乡已达2589.5亩,重新对1850亩退耕还林地进行了复查验收。完成了毛姑坝村民组1980亩林地流转工作试点。森林防火取得连续十六年无森林火灾的好成绩。
7、四川省仪陇县中坝乡仪陇县辖乡。1940年建中坝乡,1992年并入金城镇,1994年恢复中坝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6公里。海拔高度:392米。

面积23.4平方公里,人口1.4万。辖长青、明阳、红华、向阳、天井、蜀光、大顶、大仪、红金9个村委会。乡办企业有农机厂、酿酒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棉花、油菜籽、水果。养殖猪、蚕、家禽[1]。
[2]
中坝乡下辖村:
长青村
红华村
明阳村
天井村
大顶村
蜀光村
大仪村
红金村
向阳村
中坝乡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3233
男
6965
女
6268
家庭户户数
3656
家庭户总人口(总)
13146
家庭户男
6885
家庭户女
6261
0-14岁(总)
3579
0-14岁男
2087
0-14岁女
1492
15-64岁(总)
8776
15-64岁男
4425
15-64岁女
4351
65岁及以上(总)
878
65岁及以上男
453
65岁及以上女
42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3106
8、贵州省长顺县中坝乡中坝乡位于长顺县中南部,东与惠水县芦山镇交界,南与睦化乡接壤,西与营盘乡相连,北与摆所镇相临,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28.7公里,全乡总面积7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356亩,其中稻田3475亩、旱地8881亩,人均耕地面积0.93亩。全乡辖5个行政村,97个村民组。现有人口13469人,少数民族5926人,占总人口的44.3%。中坝乡区位优势弱,地理条件差,属于典型的喀期特地形地貌,经济比较落后,群众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贫困程度深,经济社会发展缓慢,是一个以种、养业为主的贫困山区农业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