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苏古郎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个人简历】草原之子的民族情结

_______________记来自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民族艺人白苏古郎

白苏古郎出生在美丽富饶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在他的记忆深处,耳旁常常响起的是父亲拉着自制的民族乐器,自编自唱自伴奏的歌声。在父亲的熏陶下,从小他就对蒙古音乐艺术情有独钟,凭着这份执着的追求,2001年春,18岁的他毅然告别故乡,独自一人踏上漂泊他乡拜师学艺的征途。

白苏古郎

古郎为了学习,特意在呼和浩特市某马头琴厂打工,他下定决心努力钻研马头琴制作工艺,求学之路很苦也很累,但他都默默承受下来,用他的话说是不混出人样来决不回故乡!功夫不负苦心人,2005年冬,他学有所成,选择了来到马头琴之乡——吉林前郭尔罗斯制作马头琴,从事了他所热爱而又让他值得骄傲的事业,有幸能用自己这双勤劳的双手,来弘扬本民族文化。

懂行的人都知道,要做好一个品质优良的马头琴,制作所经过的程序非常复杂,要经过几十道工序,工艺要求也很精细,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来不得半点疏忽大意,完成所有的工序靠的就是一双手。传统的马头琴只有马头,没有其它雕刻,古郎制作的马头琴有所不同,经过他不断创新,马头琴的马头下还刻上一个龙头,中国有句老话,龙马精神就体现在古郎的马头琴上。他制作的马头琴声音纯正浑厚,能够赋予它民族的灵魂,曾得到过齐峰、容中尔甲,赛音吉雅等歌唱家的高度赞赏,远销各地,常常是供不应求。

虽然在事业上取得了成绩,但他深知这才只是刚刚起步,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他的目标是通过不断充实自身文化素养和提高技艺,更加完善马头琴制作工艺,打响自己的品牌,在探索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开创事业,留下自己奋斗的足迹。

古郎为人善良淳朴,有着草原儿女坚韧、热情、豪爽的性格,同他结交的朋友很多,他也希望通过宣传,能够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切磋技艺,将民族

白苏古郎

艺术发扬光大。

【采访报道】北京电视台报道(北京您早):在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有2000多人能够熟练地演奏马头琴,数量之多举世罕见。2006年8月4日,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将这里正式命名为“中国马头琴之乡”。在松原采访报道的几天,我们也是深刻感受到了这里的马头琴文化。

在松原,提起马头琴,大家便会不约而同地提到白苏古郎这个名字,当地人告诉我们,他是松原前郭尔罗斯县内目前为数不多的马头琴制作者之一,可当我们见到他时,仍然是吃了不小的一惊,这位名气十足的马头琴制作者竟然是位年仅28岁的蒙古族小伙子。懂行的人都知道,要做好一个品质优良的马头琴,制作所经过的程序非常复杂,工艺要求也很精细,完成所有的工序靠的就是一双手。

古郎从18岁开始拜师学艺,经过十年精心揣摩、努力钻研,如今他制作的马头琴在前郭县是供不应求,当得知奥运火炬要来松原传递,古郎萌发了一个新的想法,要制作一把特殊的马头琴,于是,便开始了长达两个月的创作,最终这把构思巧妙、色彩艳丽的奥运马头琴诞生了,琴杆被雕刻成祥云火炬图案,而音箱的镂空造型则被雕刻成奥运会徽——中国印,就连传统的线板也被刻成奥运五环。每个细节都有丰富的含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