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饭店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六国饭店

在北京的历史上,六国饭店可以说是远近闻名的了。它位于北京市东交民巷(解放前的使馆区)核心区,是一座历史悠久,闻名海内外的饭店。至今已有一百余年。六国饭店是由英国人于1900年建造的,为四层楼房。六国饭店主要为当时各国公使、官员及上层人士常在此住宿、餐饮、娱乐,形成达官贵人的聚会场所。另外当时下台

的一些军政要人也常常到这里来避难。老北京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和这里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1949年4月,已经进入北平的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里迎接以张治中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和谈代表团。眼下六国饭店更名为“华风宾馆”。

《燕京丛考》中说:“昔日之太仆寺,今为六国饭店、比国使馆地。”可见六国饭店所建之地是在原来太仆寺的位置上,而且只占了太仆寺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为比利时使馆所占。太仆寺规模看来不小,据《顺天府志》上说:“太仆寺署在中心台,迤西则会同四译馆,教习庶常馆在焉。又有怡贤亲王祠、鸿胪祠、松雪庵、元明寺,东有武郡会馆。”从这里可以看出清代原来的太仆寺的范围,西边到“四译馆”,东边靠近武郡会馆。这是就其外围来说的,太仆寺自己的建筑是“堂三楹,东有当月印房、土地祠、文昌阁,西有主簿厅、茶房。”说六国饭店就不能不说太仆寺,一是因为太仆寺也曾是一处重要而显赫的“衙门”。

太仆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官名,最早始置于春秋。秦汉之后沿袭了下来,为九卿之一。九卿也就是九种中央级大官,秦汉的时候它们是奉常(太常)、郎中令(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大鸿胪)、宗正、治粟内史(大司农)、少府,说得通俗一点“九卿”就是当时中央各机关的总称。太仆这个官主要负责皇帝的舆马和马政。到了北齐的时候它的负责人开始叫“太仆寺卿”,后来就这样一直叫了下去。明清的时候又有了“大小九卿之别”。清代太仆寺卿为小九卿之一。太仆寺的办公地点一开始没有固定的地方,雍正的时候才拨了地方建办公楼。

太仆寺卿的事最好玩,只要皇上老儿出去游玩,就一定要跟着不离皇上老儿左右,为其管理“座驾”。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改革官制,太仆寺被撤销,其所管理的一应事务全归入陆军部。

从此太仆寺这块地方也就成了洋人盯着的黄金之地,太仆寺所占地方比较大,六国饭店用地仅占了其一部分。

据《李宗仁回忆录》,东北易帜的最早谈判代表就住在六国饭店,北伐完成后东北的历史在这里转了个弯,当时在善后会议中,有一项关系到全局的重要决策,就是接受张学良的和平解决方案,不再对关外用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