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河

永定河
Yong-ting River
中国北京地区最大河流,海河五大支流之一。上游源於山西省宁武县的桑乾河,在河北省怀来县纳源自内蒙古高原的洋河,流至官厅始名永定河,全长650公里,流域面积5.08万平方公里。流经山西、河北两省和北京、天津两市入海河,注渤海。主要支流有壶流河、洋河、妫水、清水河等。永定河流域多暴雨、洪水,春旱也严重。上游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河水混浊,泥沙淤积,日久形成「地上河」。河床经常变动。善淤、善决、善徙的特征与黄河相似,故有「小黄河」和「浑河」之称。因迁徙无常,又称「无定河」。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大规模整修平原地区河道後,始改今名。1954年建成蓄水22亿多立方公尺的官厅水库,才基本控制了上游洪水。
永定河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管涔山,流经内蒙古、河北,经北京转入河北,在天津汇于海河至塘沽注入渤海。永定河全长548公里,自门头沟区三家店流入石景山区后,流经五里坨、麻峪、庞村、水屯等地,经衙门口村南流入丰台区。
永定河,古称澡水,隋代称桑干河、金代称卢沟,每年7至8月汛期。河水自燕山峡谷急泄,两岸峭壁林立,落差为320:1,最大流量5200立方/秒左右。河水挟带大量泥沙,河水浑浊,年含泥量3120万吨。元、明代有浑河、小黄河等别称。由于河迁徙无常,俗称无定河,历史上曾留下多条故道。其中离北京较近的大型故道有3条:第一条古故道由衙门口东流,沿八宝山北侧转向东北,经海淀,循清河向东与温榆河相汇。第二条西汉前故道自衙门口东流,经田村、紫竹院,由德胜门附近入城内诸“ 海”,转向东南,经正阳门、鲜鱼口、红桥、龙潭湖流出城外。第三条三国至辽代故道,自卢沟桥一带,经看丹村、南苑到马驹桥。史载这一故道历时900余年,一直到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进一步疏浚河道,加固岸堤,才将史称无定河改名为永定河。
永定河旧名无定河,海河流域七大水系之一,是河北系的最大河流。流域面积47016平方千米,其中山区面积45063平方千米,平原面积1953平方千米。永定河全长747公里,流经内蒙古、山西、河北三省、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共43个县市。全流域面积4.7万平方公里。永定河上游有桑干河和洋河两大支流,在河北省怀来县朱官屯汇合,以下的河段称永定河,在延庆县汇入妫水河,经官厅水库流入官厅山峡(官厅水库至三家店区间)。从官厅至朱官屯河长30km,官厅山峡河长108.7千米,至门头沟三家店流入平原。从三家店以下至天津的入海口,河道全长大约200km,在水利系统将其分为三家店至卢沟桥、卢沟桥至梁各庄、永定河泛区和永定新河四段。
水利设施有官厅水库、珠窝水库、落坡岭水库、三家店水利枢纽。
现状: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一直水资源紧缺,为了满足城市用水,三家店以上永定河水几乎全部引入市区,使三家店以下70多公里的河道长年断流,河道两边土地沙化,近些年永定河沙石采盗猖獗,致使河道内沟壑遍布,河床裸露,每到冬春季节,西北风顺河道而下,京城顿时风沙弥漫。由于根本无水补给永定河,加上严重超采地下水,北京西部地区第四纪地下水已经全部枯干,永定河的生态系统已经受到严重破坏。
福建永定河
发源于永定高陂流经坎市镇,湖雷镇,永定县城(凤城镇),城郊乡,仙师乡至芦下坝永定河口流入汀江出境广东,河上有许多水利设施,形成阶梯状。主要支流抚市溪。但近年来污染日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