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虎彬
尹虎彬,1960年5月出生,朝鲜族。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助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导师。
1987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研究生部,获民族学硕士;200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民俗学)。1989年9月~1990年9月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文学部访问学者;1994年7月~1995年2月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1997年4月~1999年4月日本神户大学国际文化学部访问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学会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国学中心理事,中国欧美同学会会员。主要社会兼职有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长期关注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理论研究和作家作品研究,发表了《论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作家文学》、《新时期民族文学的美学辨析》、《当代民族文学批评的自我建构》、《从文化的归属到文化的超越:新时期少数民族小说创作主题辨析》等系列论文;近十年来密切追踪国外口头诗学的学术史及其前沿性理论成果,从民俗学的理论视角和方法论关注国内口头传统和史诗学研究,有《口头文学研究中的程式概念》、《史诗的诗学:口头程式理论研究》、《口头诗学的文本概念》、《口头诗学关于歌的概念》、《帕里─洛德口头诗学试论》、《口头诗学与民族志》等理论评述,出版了个人专著《古代经典与口头传统》,译著有《故事歌手》(中华书局)。
学术领域:文学理论、民俗学;主攻研究方向:口头诗学。
开设课程:民俗学概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与文化、口头诗学与口头传统研究。
【教育经历】
2000年9月-2003年6月, 民俗学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1984年9月-1987年6月,民族学硕士 中央民族学院研究生部
1978年9月~1982年7月, 汉语言文学学士 中央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
【重点课题承担】
口头文学的诗学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1995~1997年度青年项目
帕里─洛德理论研究,社科院民族文学所 2000-2002年度项目
中国史诗类型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院级重大项目, 2002~2005年度
口头诗学研究,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项目, 2002~2005年度
【获奖情况】
“在古代经典与口头传统之间:20世纪史诗学述评”,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京师杯二等奖
“从文化的归属到文化的超越”,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学会1999年度优秀论文奖
“历史嬗变中的自足与突奔”,1988年《民族文学》杂志社山丹奖
“新时期少数民族小说创作诗美学探索”,1989年国家机关青年论文竞赛二等奖
“从单质文化到双重文化的负载者”,《当代文艺思潮》1986年度优秀论文奖
【主要学术成果】
1. “荷马与我们时代的故事歌手:洛德《故事的歌手》译后记”,《读书》,2003年第10期,北京。
2. “在古代经典与口头传统之间:20世纪史诗学述评”,《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到3期,第3-9页,北京。
3. “口头诗学与民族志”,《民俗研究》(季刊)2002年第2期,第19-30页。济南。
4. “帕里、洛德口头诗学试论”,《中国民俗学年刊》2000-2001合刊,中国民俗学会编。中国民俗学会编。学苑出版社2002年7月,北京。
5. “直挂云帆济沧海:当代满族学人关纪新的学术轨迹”,《满族研究》2001年3月号,沈阳。
6. “走近老舍:一位满族学人的《老舍评传》”,《民族文学》2000年7月号,北京。
7. “论新时期少数民族作家小说创作”,《民族文学论丛》,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呼和浩特。
8. “从文化的归属到文化的超越:新时期少数民族小说创作主题辨析”,《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文库?理论、评论卷》,关纪新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昆明。
9. “口头诗学关于歌的概念”,《民族文学研究》,1999年第4期,北京。
10. “口头诗学的文本概念”,《民族文学研究》,1998年第3期,北京。
11. “史诗的诗学:口头程式理论研究”,《民族文学研究》,1996年第3期,北京。
12. “口头文学研究中的程式概念”,《民间文学论坛》,1996年第3期,北京。
13. “当代民族文学批评的自我建构”,《文艺报》,1996年1月26日版。
14. “乡土辽东的文学视野”,《满族文学》,1994年第5期,第45~47页。丹东。
15. “感受生命,探索人生:中篇小说《天孕》解析”,《民族文学》,1993年第6期,北京。
16. “历史延续中的文学及其趋向:近期少数民族短篇小说透视”,《民族文学研究》,1992年第4期,北京。
17. “全国第1届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研讨会综述”,《民族文学研究》,1991年第4期,北京。
18. “当代民族文学批评:文学与文化的研究”,《民族文艺报》,1991年第6期,呼和浩特。
19. “纪念《民族文学》创刊十周年”,《民族文学》,1991年第1期,北京。
20. “神话与象征:扎西达娃的小说世界”,《西藏文学》,1990年第4期,拉萨。
21. “当代满族文学及其意义”,《文艺报》,1989年12月5日。
22. “赤身裸体,走向上帝:我看江浩及其小说”,《民族文学研究》,1989年第4期,北京。
23. 《港台文学鉴赏大辞典》,与他人合编,中国书籍出版社,1989年10月,北京。
24. “新时期民族文学的美学辨析”,《中国民族与历史文化》,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年10月,北京。
25. “论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作家文学”,《新观察》,1988年第6期,香港。
26. “面对历史的抉择”,《民族文学》,1988年第2期,北京。
27. “多重选择的世界:民族文学谈话录”,《民族文学》,1988年第2期,北京。
28. “民族文学批评之我见”, 《凉山文艺》,1988年第2期,西昌。
29.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沉思:评《中国当代民族文学概观》”,《海南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第2期,海口。
30. “从文化的归属到文化的超越:新时期少数民族小说创作主题意向辨析”,《民族文学研究》,1987年第6期,北京。
31. “新时期少数民族小说创作美学探索”,原载《文艺评论》,1988年第5期,哈尔滨。
32. “民族文化考察散记”,《民族文学》,1987年第1期,北京。
33. “明清两代中朝文学交流述论”,《研究生论文集》,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6年10月,北京。
34. “论新时期少数民族青年作家对民族文学的贡献”,原载《当代文艺思潮》,1986年6月号,兰州。
35. “论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中的民族意识与现代意识”,《民族文学研究》,1986年第4期,北京。
36. “清代的中朝文学交流”,《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第3期,北京。
37. “历史嬗变中的自足与突奔”,《民族文学》,1986年第1期,北京。
38. “穿破这高原的迷雾:评西藏的魔幻小说”,《西藏文学》,1986年第4期,拉萨。
39. “文学的激变与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贡嘎山》,1986年第1期,康定。
40. “时代的奏鸣曲,民族的奋击史:李根全文学创作论”,《民族文学研究》,1986年第1期,北京。
【代表作】
专著《古代经典与口头传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次印刷。
Classical Canons and Oral Tradition, Beijing: Chinese Social Science Press, November 2002. 245p. ISBN 7-5004-36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