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域性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异域性allopatry 为E.Mayr(1942)从种系分类学的观点,所提出的生物地理学的术语。为同域性的对应词。是指相邻的两个类似的生物群具有不同的分布圈。此两群之间如果完全能够交配,则可认为这两群是同一种内的变异(亚种以下),如不能交配,或即使可能交配,而F1仍为不孕的,则认为属于不同种。两者的分布圈位置邻近,有可能发生自然杂交,称此为异域性杂交。另外,由于分布圈发生变动因而两者的区城界线多少重合时,仍作不同地域处理。例如在植物,从日本关西、北陆至东北地方分布的园圃木半夏(El- aeaganus multiflora var.hortensis)和从东海至关东地方的木半夏(Elaeaganus multiflora);在动物,北海道的罴(Ursus arctos yesoensis)和木州以南的日本黑熊(Ursus thibetanus japonicus)等。显示为异域性的近似群,多数为异域的种所形成的结果,这种可能性是很高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