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虫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骆驼虫

骆驼虫是虎甲科昆虫幼虫的俗称。

骆驼虫的头大,胸部驼起,腹部弯曲,外形像骆驼,全身长毛,第五腹节背面隆起,并长有逆钩一对。骆驼虫在成虫挖掘好的洞中生活,洞穴深达33厘米左右,洞口5毫米左右。平时遁入洞底,捕食时向上爬至洞口,用背上的逆钩固着身体,一对上颚露出洞外,等待小虫爬过洞口时,突然袭击,然后把小虫拖进洞口。这种“守株待免”的捕食方法,当然不会捕到很多,难免有时挨饿,一旦捕到食物,就可饱餐一顿。小骆驼虫也很聪明,知道只靠自投罗网的猎物,没有把握,便想出办法来引诱小动物。它轻轻摆动露在洞口的上颚和触角,模仿小草摆动的姿态,以此吸引小动物上钩。这种方法固然能收到猎食的效果,但有时也会暴露自己,引来天敌,反被吃掉。骆驼虫也有一套保卫自身的方法。当它遇到敌害攻击时,便靠弯曲的身体迅速蠕动和身上滑溜的长毛,快速躲进洞内。若被敌害拖住外露的上颚,它则利用腹背的逆钩,牢固地钩着洞壁,使敌害难以将它拉出来。

虎甲为完全变态。它能用上颚和足在地下挖洞,夜间或阴雨天钻入洞穴,白天多在洞外活动,寻找猎物。交尾在洞外草丛中进行,产卵在洞穴中。卵孵化后的幼虫独居于洞穴中,依靠自身捕食生活,整个幼年时代不离洞穴。当幼年时代即将过完时,它便在洞底的旁边再挖一个斜洞,做个蛹室而化蛹,直到羽化为成虫,钻出洞外活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