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蕨

种 名: 巢蕨
学 名: Neottopteris nidus
别 名: 鸟巢蕨、山苏花
科: 铁角蕨科
属: 巢蕨属
产地分布
原产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海南岛、云南南部和台湾热带雨林中均有分布。
形态特征
叶辐射状环生于根状短茎周围,中空如鸟巢,故名。植株高100-120厘米。叶阔披针形,革质,两面滑润,锐尖头或渐尖头,向基部渐狭而长下延,全缘。有软骨质的边,干后略反卷,叶脉两面稍隆起。
生长习性
喜温暖阴湿环境,常成大丛附生在大树分枝上或石岩上。不耐寒。生长适温为20-22,冬季温度不低于5。
园林用途
巢蕨叶片密集,碧绿光亮,为著名的附生性观叶植物,常用以制作吊盆(篮)。在热带园林中,常栽于附生林下或岩石上,以增野趣。
繁殖培育
繁殖可采挖自生苗株盆栽培育,也可在温室内用叶背孢子
栽培要点
(1)巢蕨盆栽常用山泥、塘泥掺拌适量碎木偶为培养基质,再稍微加点基肥。基肥可用豆饼;有条件的可用蔽根、苔藓或碎树皮作盆栽材料。
(2)巢蘸喜温暖、潮润和半阴环境。栽植后宜放在庭院内遮去约50%左右阳光的树荫下养护。生长期要注意经常检查水肥情况,它对水分的要求较严格,要经常浇水保持盆土潮润,并应每日数次向叶片及周围喷水。保持相对湿度80%以上,但盆内不可积水,否则容易烂根致死。生长季节每隔20天左右施一次肥,一般每年施4-6次肥即可。冬季可放在温室或房间内向阳的地方,使其接受温暖的阳光。白天室内温度最好在20℃以上,夜间也应在15℃以上,温度低则停止生长。
(3)每5-7天要转动一次花盆方向,使植株受光均匀,各部分平衡发展,以利促其生长健壮。
(4)适时剪除枯萎枝叶,以保持株形美观。
巢蕨的繁殖一般用分株法。植株生长较大时,常常出现小型的分枝,可在春末夏初新芽生出前,用利刀慢慢把需要分出的植株根系切离,再分别栽植即可。
药用——
【药 名】:巢蕨
【拼 音】:CHAOJUE
【来 源】:为蕨类植物药铁角蕨科植物巢蕨的全草。
【功 效】:强壮筋骨、活血祛瘀。
【主 治】: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血瘀、头痛、血淋、阳痿、淋病。
【性味归经】:苦,温,肾、肝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9克。外用:适量,捣敷。
【别 名】:山苏花、七星剑(广西)、雀巢蕨、铁蚂蝗、尖刀如意散(云南)、老鹰七(贵州)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拉丁名】:巢蕨 Neottopteris nidus (L.)J.Smith
【考 证】: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