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笑虹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于笑虹

于笑虹-简介于笑虹(1914—1973),又名于得海、于占魁,山东省即墨县南山东村人。大学肄业。学生时期在济南、北平参加了“九一八”、“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一九三六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一九三八年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 事变后,随同平津流亡学生到达济南,9月入国民党第三集团军政治干部训练班学习,结业后到聊城参加抗日工作,初任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

部司令范筑先的卫队长。 1938年春到寿张县开展抗日活动。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第六行政区政训队副队长,二十一支队政治部主任,筑先纵队第一团政治处主任,八路军武装工作团团长。1939年春到临清西部地区建立卫河支队,先后任支队副司令员、司令员。1940年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先遣纵队第一团团长。1940年6月,一二九师驻鲁西北部队整编,先遣纵队与范筑先纵队等武装合并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新八旅兼冀南军区第三军分区机关,任该旅第二十二团政委。1943年任冀鲁豫军区第七(鲁西北)军分区政治部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办事处主任,二纵六旅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十军二十九师政治委员,参加了跨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成都会战、西南剿匪等重大军事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川南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宜宾地委书记兼宜宾军分区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十军二十八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修造部政治委员,工程部政治委员,第二海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海军科学技术研究部部长,国防部第七研究院副院长,院长,第六机械工业部第七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第三研究院院长。一九六一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73年于北京病逝。遵照其遗嘱将骨灰撒入海洋。

于笑虹-重点事件受命负责反应堆研究室工作协调

于笑虹
第一艘核潜艇诞生

1958年底,中国原子能反应堆的和平利用研究取得了成果。1958年6月,聂荣臻元帅亲笔以自己的名义起草了一份绝密报告《关于开展制导弹原子弹潜艇的报告》,毛泽东下决心:“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随后,海军和一机部共同组建了核潜艇总体研究,二机部则组建了反应堆研究室,由于笑虹负责协调工作。中国当时掌握导弹核潜艇的全部“资料”是两张美国导弹核潜艇的照片。于笑虹受命于危难之时,他采纳著名力学家钱伟长的建议,建立702及第,确立了流体力学、水动力学、结构力学等研究课题,建立第一个和气那天研制基地,并请钱伟长担任顾问;采纳中国科学院留法声学专家汪德昭的建议,建立水声研究所;采纳热动力专家黄义成的建议,建立热动力研究所。不久,开始潜艇核动力装置的开发研究工作。在于笑虹的具体负责下,中国科技工作者通过艰辛探索,核潜艇的研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74年8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编入人们海军的战斗序列。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